jì huái bā dì sān shǒu qí èr
寄怀八弟三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补之 (cháo bǔ zhī)

平日鴒原左右手,蟨邛前後未须论。
清秋淮上多诗句,白首篱边近酒樽。
杜舅高情笃兄弟,先君至性厚闺门。
两公与尔同师法,相待归来老此园。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píng rì líng yuán zuǒ yòu shǒu , jué qióng qián hòu wèi xū lùn 。
qīng qiū huái shàng duō shī jù , bái shǒu lí biān jìn jiǔ zūn 。
dù jiù gāo qíng dǔ xiōng dì , xiān jūn zhì xìng hòu guī mén 。
liǎng gōng yǔ ěr tóng shī fǎ , xiāng dài guī lái lǎo cǐ yu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平日鴒原左右手,蟨邛前後未须论。

平时,左手边有鴒(一种鸟)停留,右手边有蟨邛(一种虫)飞过,无需多加论述。
清秋淮上多诗句,白首篱边近酒樽。

在清爽的秋季,淮河上有许多诗句流传,年事已高的人靠近篱笆旁边,附近有酒樽。
杜舅高情笃兄弟,先君至性厚闺门。

杜舅对待朋友非常热情,对兄弟非常真诚,先君也非常重情义,待家中女眷十分亲厚。
两公与尔同师法,相待归来老此园。

两位老先生与你一起向同样的人学习,相互之间相处,回来后共同老去在这庭园中。
全文总结:这篇古文描述了平日里自然景物的美妙,以及深厚的情谊。在清爽的秋季,淮河边上诗句不断,年事已高的人附近品尝酒,并表现出对友谊和家庭的珍重。这两位老先生与你一起向优秀的人学习,彼此之间友好相处,后一同回到这庭园中,共同慢慢变老。

赏析:这首诗《寄怀八弟三首 其二》是晁补之的作品,表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以及对清秋时光和友情的感慨。
首节“平日鴒原左右手,蟨邛前後未须论。”中,诗人以“左右手”和“前後”来形容与兄弟之间的亲近无间,鴒原是古代地名,意味着彼此的关系自始至终都非常亲密。蟨邛也是地名,强调了彼此之间的长久情谊。这两句表达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
接下来的节奏“清秋淮上多诗句,白首篱边近酒樽。”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提到了清秋,意味着他正在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诗意。篱边的酒樽可能代表着友情的欢聚,朋友间的畅饮,增强了诗中的欢乐氛围。
第三节“杜舅高情笃兄弟,先君至性厚闺门。”中,诗人称呼兄弟为“杜舅”,这显示出他们之间的亲近。而“高情笃兄弟”表现了兄弟之间高尚的情感,互相信任。提到“先君至性厚闺门”,强调了家族之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一节“两公与尔同师法,相待归来老此园。”中,诗人提到了共同的学习经验,说明他们在学问和道德上互相启发,共同成长。而“相待归来老此园”则表现出他们希望能够一起携手走向晚年,共享友情和园林的宁静。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补之写的《寄怀八弟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晁补之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佑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复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於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 查看更多>>

晁补之的诗:

晁补之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