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hán lú gǎng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寒芦港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芦深可藏人,下有扁舟泊。
正似洞庭风,日莫孤帆落。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lú shēn kě cáng rén , xià yǒu piān zhōu bó 。
zhèng sì dòng tíng fēng , rì mò gū fān luò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芦苇茂密而可供人隐匿,船只停泊在下游。犹如洞庭湖上的风,使得孤独的帆不至落空。



总结:

这首古文短诗描绘了一个位于芦苇丛生的深处的景象,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隐匿的地方。而在下游,一艘船扁舟停泊,静静等待着风的到来。诗人通过比喻洞庭湖上的风,来形容船上的孤独帆等待风的吹拂。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现了自然景象,意境深远,引发人对大自然的遐想。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创作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寒芦港》中的一首。诗人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现了寒芦港的美丽和宁静。
诗中通过描绘芦苇丛深厚,可以容纳舟船停泊,寓意着港口的安全和宽广。而诗中提到的“正似洞庭风”,则将寒芦港与江南的名胜洞庭湖相联系,赋予了这个港口更多的诗意和韵味。
诗人通过“日莫孤帆落”的表述,强调了港口的安全和稳定,舟船在这里不会独自漂泊。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寒芦港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美和安宁之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