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yuán zhōng suǒ yǒu shí shǒu qí èr
赋园中所有十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淡,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hán dì zhú bù shēng , suī shēng cháng ruò bìng 。
zhú gēn zhǒng yōu qì , kāi yè hé yǐ měng 。
chán juān bīng xuě zī , sǎn luàn fēng rì yǐng 。
fán huá jiàn gū dàn , yí gè dí qiān qǐng 。
lìng rén yì jiāng shàng , sēn sǒng yuán yá jìn 。
wú fēng tuò zì piāo , cè cè míng huāng jì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寒冷的地方竹子无法生长,即使生长也常像生病一样。
但若是被砍下根部,再种植在幽深的花园里,它的叶子会茂盛而又生机勃勃。
这婵娟的竹子,仿佛覆盖着冰雪的容颜,随风飘散着日影。
在繁华热闹之中,看到它显得那么孤寂而淡泊,一根竹子竟然能与千顷的景致相抗衡。
这样的竹子让人想起江边的景色,挺立在峭壁之上,十分坚毅刚强。
无风时,竹叶自然飘摇,发出“策策”之声,犹如孤寂荒凉小径上的响动。
总结:此文描述了在寒冷地区,竹子难以生长,但若被移植到幽深的花园,它将茂盛欣欣向荣。这竹子姿态婵娟,仿佛覆盖着冰雪。它独自一根,却能与千顷繁华景致相匹敌。宛如江边峭壁上耸立的形象,坚毅而刚强。无风时,竹叶自然飘摇,发出孤寂小径上的响动。整篇文意深邃,表达了竹子的坚韧与淡泊,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创作的《赋园中所有十首 其二》,描述了寒地竹的生命力与坚韧。诗中以对竹的观察,抒发了作者对生命顽强和坚韧的敬意。
首先,诗中描写寒地竹不易生长,即使生长也常如病态,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困境抗争的决心。作者通过“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一句,表达了竹子在园中生长的坚强姿态,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接着,诗人运用了对竹子的形象描写,将竹叶比喻为“婵娟冰雪姿”,描绘了竹叶的美丽和洁白。但与此同时,竹叶“散乱风日影”,表现出一种孤独和脆弱,暗示生命的坚韧也伴随着一份孤寂。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寒地竹与繁华世界作对比,提出了“繁华见孤淡,一个敌千顷”的观点,强调了寒地竹坚韧不拔、独立自强的品质,与世俗的浮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中提到竹叶在无风的情况下自行飘扬,发出“策策鸣荒径”的声音,这种自发的生命活力更加突出了竹子的坚韧不拔。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赋园中所有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