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 gōng mò wèn shī yī shí wǔ shǒu shí sān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十三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齐己 (qí jǐ)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
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
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
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mò wèn duō shān xīng , qíng lóu dú píng shí 。
liù nián cāng hǎi sì , yī bié bái lián chí 。
jù zǎo féng míng jiàng , chán céng jiàn zǔ shī 。
míng sōu yǔ zhēn xìng , qīng wài rèn yáng méi 。

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 十三

—— 齊己

莫問多山興,晴樓獨凭時。
六年滄海寺,一別白蓮池。
句早逢名匠,禪曾見祖師。
冥搜與真性,清外認揚眉。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mò wèn duō shān xīng , qíng lóu dú píng shí 。
liù nián cāng hǎi sì , yī bié bái lián chí 。
jù zǎo féng míng jiàng , chán céng jiàn zǔ shī 。
míng sōu yǔ zhēn xìng , qīng wài rèn yáng mé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
不要问这多山的事业兴盛,只是在晴朗的楼阁独自徜徉时光。
六年来经历了沧海寺的岁月,与白莲池的离别。
曾经早早地遇见了有名的工匠,也曾亲眼见过祖师的禅宗智慧。
我追求着深邃的内心和真实的本性,拒绝了世俗的威名,只认可清静外表的高风亮节。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晴朗的楼阁中独自思索的情景。他告诫人们不要过多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作者在经历了六年的修行后,明白了禅宗智慧和真实的内心价值。他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的干扰,坚持追求清静和高尚的品德。这首诗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是齐己的《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十三》之一,表达了禅宗佛教的深刻思考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法和心灵成长的理解。
首句“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暗示了诗人在高处的晴楼,独自静思,不受外界的干扰,寻找心灵的安宁。山兴可能象征着尘世的纷扰,而晴楼则代表清净的心境。
第二句“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提到了六年的修行之旅,这个时间跨度可能代表了漫长的修行过程。沧海寺和白莲池都是佛教的象征,也暗示着作者在修行中的不同阶段和经历。
第三句“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强调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幸运之处,遇到了资深的禅师,学习到了珍贵的禅宗传承。
最后一句“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传达了作者对内心真实性和冥想的探求,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的清明和愉悦。"认扬眉"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是修行的目标之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齐己写的《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齐己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後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爲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後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爲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查看更多>>

齐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