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n ān shēng chén shí yī shǒu qí sì
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德洪 (shì dé hóng)

一切智虑不及处,旷劫无明坏灭时。
顶相後常光照曜,髑髅前略露风规。
根尘不敢覆藏者,生死那能染污之。
消汝去来颠倒想,共瞻遗像入追思。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yī qiè zhì lǜ bù jí chù , kuàng jié wú míng huài miè shí 。
dǐng xiāng hòu cháng guāng zhào yào , dú lóu qián lüè lù fēng guī 。
gēn chén bù gǎn fù cáng zhě , shēng sǐ nà néng rǎn wū zhī 。
xiāo rǔ qù lái diān dǎo xiǎng , gòng zhān yí xiàng rù zhuī s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一切智虑所不能及的地方,是在无边无际的旷劫中,无明坏灭的时刻。
顶上相后,常有光芒照耀闪耀,面前的髑髅略显风采。
根本的尘埃都不敢覆盖它,生死也无法染污它。
消除你们去来颠倒的念头,共同凝视着它的遗像,使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全文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一个超越智慧和世俗束缚的存在,它在永恒的时间中散发着光芒,无惧生死,不受尘埃污染。它的形象使人沉思,并超越了人们对时间和存在的狭隘观念。

赏析:
这是释德洪创作的《云庵生辰十一首》中的第四首诗。诗中表达了深邃的佛教哲理和修行思想。
首先,诗人强调了超越一切智虑和无明的境界。他提到智虑无法及处,这意味着凡人的智慧和计划都无法预料或抵挡生死的无常。而旷劫无明坏灭时,则表明生死轮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最终会有明亮的解脱时刻。
诗中的“顶相後常光照曜”表达了佛法的教化和光明会一直存在,即使在世界末日之后。而“髑髅前略露风规”则提到了僧人的修行,他们不畏生死,即使面对死亡,也能坦然面对。
“根尘不敢覆藏者”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者不会被世俗的欲望和尘世的浮华所污染,他们的心境纯净。而“消汝去来颠倒想”则强调了修行的目标是超越生死轮回,超越个体的去来和颠倒的想法,追求永恒的真理。
最后,诗人提到“共瞻遗像入追思”,这是对佛教修行者的敬意和追随的呼唤,他们通过瞻仰佛陀的形象,寻求启发和指引。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德洪写的《云庵生辰十一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 查看更多>>

释德洪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