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n ān shēng chén shí yī shǒu qí èr
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德洪 (shì dé hóng)

一句全提离死生,如今非住昔非行。
若知此老无今古,便解临机透识情。
满院松声霜後好,十分山月夜来清。
儿孙要识吾宗旨,只个金刚瞎眼睛。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ī jù quán tí lí sǐ shēng , rú jīn fēi zhù xī fēi xíng 。
ruò zhī cǐ lǎo wú jīn gǔ , biàn jiě lín jī tòu shí qíng 。
mǎn yuàn sōng shēng shuāng hòu hǎo , shí fēn shān yuè yè lái qīng 。
ér sūn yào shí wú zōng zhǐ , zhī gè jīn gāng xiā yǎn jī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彻底超越了生死的束缚,如今既非停留在过去,也不是追随往昔。
如果明白这位老者不受时间和历史拘束,就能洞悉当下情势。
满院的松树声在霜后格外悦耳,十分的山月夜晚更是清冷。
子孙们要理解我所奉行的宗旨,就像那个金刚神一样,睁眼闭眼都能洞悉一切。
全文总结:
这篇古文通过对一个老者的描写,表达了他已经超越了生死的境界,不受时间和历史的限制,能洞悉当下的情势。园中的景物如松树声和山间的月夜,都映衬出老者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作者呼吁后人要理解并继承老者的宗旨,拥有睿智洞察的眼睛。

赏析:: 这首诗《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二》由释德洪创作,表达了生死观念、岁月流转、以及禅宗智慧的主题。诗中以深沉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心境的思考。
第一句“全提离死生,如今非住昔非行。”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超越,意味着超越生死的存在。这里“如今非住昔非行”强调了时光流转,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
第二句“若知此老无今古,便解临机透识情。”强调了诗人的智慧和禅宗修行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理解此老(指自己)需要透彻识破情感,以达到禅宗的领悟。
第三句“满院松声霜後好,十分山月夜来清。”描绘了寺庙中的静谧景象,松树的声音和山月的明亮都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最后一句“儿孙要识吾宗旨,只个金刚瞎眼睛。”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教育和启示,他希望后代能理解他的宗旨,但又警示后代不要被物质迷惑,要保持金刚石般坚韧的心灵。
标签: 生死观念、岁月流转、禅宗智慧、寂静自然。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德洪写的《云庵生辰十一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 查看更多>>

释德洪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