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n ān shēng chén shí yī shǒu qí wǔ
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德洪 (shì dé hóng)

十月月团光到晓,蛮烟瘴雨卷晴空。
石门想像同袍集,珠浦行藏异类中。
鉢饭荐陈虚坐设,罏香拜奠与谁同。
曲高唱独知音少,鲸浪粘天地脉通。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shí yuè yuè tuán guāng dào xiǎo , mán yān zhàng yǔ juàn qíng kōng 。
shí mén xiǎng xiàng tóng páo jí , zhū pǔ xíng cáng yì lèi zhōng 。
bō fàn jiàn chén xū zuò shè , lú xiāng bài diàn yǔ shuí tóng 。
qū gāo chàng dú zhī yīn shǎo , jīng làng nián tiān dì mài t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十月的月光从团圆的时刻一直持续到天明,但蛮荒的烟雾和湿润的雨水卷走了晴朗的天空。
石门中,我想象着与同袍们相聚的场景,珍珠般的浦江里隐藏着各种奇特的存在。
盛放着饭菜的鉢里摆设着虚坐的仪式,香烛燃起,但不知为谁奉上祭奠。
虽然高声唱出曲调,却只有寥寥几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音律。大海的浪潮粘附着连通天地的脉络。
总结:这篇古文描绘了一个十月之夜的场景,月光照耀下,天空却被蛮荒的烟雾和雨水笼罩。作者在石门处想象着与同袍相聚的情景,珍珠般的浦江中隐藏着各种奇特的存在。一场虚坐仪式上,香烛焚烧,但祭奠对象未明。虽然有人高声唱出曲调,但能真正理解的人寥寥无几。全文表达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同时暗示人生中不同凡响的存在与理解的难得。

赏析:这是释德洪创作的《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五》,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禅宗僧侣的心境和修行之道。以下是赏析:
这首诗以十月的月亮为背景,月光洒在晴朗的天空之上,但蛮烟和瘴雨却在远处卷动,形成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这种对比在诗中传达出禅宗僧侣的超然和超脱,他们能在自然界的变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石门想像同袍集”,意味着禅宗僧侣们聚集在石门之地,彼此心灵相通,互相理解。这里的“石门”可能是一处修行的场所,象征着禅宗的精神净化和共同修行的精神。
诗中还提到“鉢饭荐陈虚坐设,罏香拜奠与谁同”,这表达了僧侣们的虔诚和敬意,他们共同参与仪式,奉献食物和香烛,共同祈祷。这种仪式感强化了他们的凝聚力和团结。
最后两句“曲高唱独知音少,鲸浪粘天地脉通”表现了禅宗僧侣的孤独修行,他们高歌独发,只有少数知音能够懂得他们的境界。而“鲸浪粘天地脉通”则暗示了他们与自然界的融合,超越了尘世的局限。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德洪写的《云庵生辰十一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 查看更多>>

释德洪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