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 tōng yuàn bái yī gé qí èr
圆通院白衣阁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秦观 (qín guān)

一根反本六根同,古佛传家有此风。
满目红蕖参翠盖,不唯门里获圆通。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yī gēn fǎn běn liù gēn tóng , gǔ fó chuán jiā yǒu cǐ fēng 。
mǎn mù hóng qú cān cuì gài , bù wéi mén lǐ huò yuán tōng 。

抒情 咏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一根本相和六根一样,古时佛陀传授佛法就有这种风格。
眼中看到的红莲花参天覆盖,不仅是寺门内修行者能够获得圆满通达。
总结:这段文字描述了一种特殊的修行状态,以及古代佛陀传授佛法的方式。修行者在观察世界时,心性与外界不再有明显差异,如同一根本相和六根(六尘)相同。古时佛陀传承佛法的风格也是如此。接着,描述了眼前的美景,红莲花盛开,绿叶参天,不仅是寺门内修行者能够体会到的,而是所有人皆可感悟到的通达境界。这段文字寄托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修行的普遍性。

《圆通院白衣阁 其二》是秦观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可以归为 "抒情" 和 "咏物" 两个标签。
赏析:
这首诗以深刻的佛教意境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领悟和敬仰之情。首句 "一根反本六根同" 中, "一根" 指的是佛陀的智慧之根,与 "六根同" 表示佛教的思想要返本归源,回归本初,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这句话传达了修行者要超越六尘不染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绘了圆通院的景物,"满目红蕖参翠盖" 描述了院内红色莲花和翠绿的荷叶,以及佛寺内的宁静和祥和。这些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与美丽的感觉。
最后两句 "不唯门里获圆通" 强调了圆通院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寺庙,更是一个修行者可以获得精神上圆满通达的地方。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敬仰之情,以及修行之路的坚定信念。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秦观写的《圆通院白衣阁》系列:

本文作者秦观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後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 查看更多>>

秦观的诗:

秦观的词:

  • 望海潮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

  • 望海潮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

  •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

  • 望海潮

    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微...

  • 沁园春

    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正兰皋...

  •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

  •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尽还生。念柳外...

  •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

  • 梦扬州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

  • 雨中花・夜行船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

  • 秦观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