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jū liù yǒng qí sì
寓居六咏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旋叠封根石,能开着子花。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ruò liú shēng yǎn rǎn , chā zhú qiáng zhī chā 。
xuán dié fēng gēn shí , néng kāi zhe zǐ huā 。
fú chí wù suì xìng , zhuì jī wǒ chéng jiā 。
gù guó tián yuán shǎo , hé xū hèn hǎi yá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弱小的榴树生长在遮掩的冉冉之中,插着竹子作为强大的支撑。
旋转叠叠地封住了根部的石头,却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扶持这些自然物体符合它们各自的本性,将它们连接缀成了我的家园。
虽然故乡田园风光有限,但何须懊恼于身处海外。
总结:这段古文描写了榴树的成长过程,它虽然柔弱,但通过插竹加以支撑,终能茁壮成长。作者借此表达了扶持自然、顺应本性的观念,并对故乡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一份无悔的心态。

赏析::
苏辙的《寓居六咏 其四》通过深刻的意象和巧妙的写意,表达了对乡愁和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以充满生机的画面勾勒出了一幅田园美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家园和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以婉转的笔调描绘出了榴花的娇嫩和竹子的茁壮,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接着“旋叠封根石,能开着子花。”暗示了大地的包容和生长,石头封根,却依然能够绽放美丽的花朵,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句“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依靠自然的馈赠才能成家立业。最后两句“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虽然故乡美景有限,但不必为远离故土而感到烦恼。
标签: 写景, 思乡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寓居六咏》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