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jū liù yǒng qí liù
寓居六咏 其六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
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
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
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羣牛。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xī lín fēn bàn jǐng , shí kǒu wú kě yōu 。
suì hàn bǎi quán jié , rì gòng bā jiā qiú 。
jiān nán niàn shēng lǐ , zhān zú kuì hán liú 。
bǐ wén shān tián fù , chū jí zhēng qún ni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西边有一口分成两半的井,十口人都不用为口渴而忧虑。每逢岁旱时,百泉都会干涸,每天供水只够八家使用,大家都要争着取水。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状况,我感叹生活的不易,脚上沾满了寒冷的泉水而感到羞愧。我听说山田的妇女们,出来打水时争抢着拉牛前来帮忙。
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西边分成两半的井,虽然有十口人需要用水,但井水充足,无需担忧。然而,在干旱的时候,周围的百泉都干涸了,而只有八家人能得到日常所需的水,导致大家争抢水源。作者通过对这种生活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艰难生活的感慨,同时提及了山田妇女们勤劳的形象。

赏析:: 这首《寓居六咏 其六》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歌,反映了古代农村生活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中描绘了西邻分半井的情景,十口之家因为有了这口井,不再为渴水而忧虑。这一景象表现了当时农村人民对水源的重视,井水的充足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接着,诗人提到了年年旱季百泉竭的情况,每天只能供应八家的用水需求。这种水源匮乏的情况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困难和忧虑。作者通过这一描写,反映了农村人民在自然条件限制下的艰辛生活。
诗中还有对人与自然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沾足于这寒流之中,感到愧疚。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以比闻山田妇的情景作为反衬。这位山田妇出汲水时,与群牛争夺水源,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她们的勤劳和坚韧。这种比较暗示了诗人对勤劳努力的敬佩,同时也呼应了诗中的主题,即艰难的生活中,人们要有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挑战。
标签: 农村生活、自然困境、勤劳与坚韧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寓居六咏》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