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ì cháo jiàn yuè shān èr shǒu qí èr
退朝见越山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光 (lǐ guāng)

接武鸳鸾缀近班,愧无谋略济时艰。
打包结伴寻芳去,相对僧窗一味闲。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jiē wǔ yuān luán zhuì jìn bān , kuì wú móu lüè jì shí jiān 。
dǎ bāo jié bàn xún fāng qù , xiāng duì sēng chuāng yī wèi xián 。

退朝見越山二首 其二

—— 李光

接武鴛鸞綴近班,愧無謀略濟時艱。
打包結伴尋芳去,相對僧窗一味閑。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jiē wǔ yuān luán zhuì jìn bān , kuì wú móu lüè jì shí jiān 。
dǎ bāo jié bàn xún fāng qù , xiāng duì sēng chuāng yī wèi xi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接着武鸳鸾紧紧地跟随在班前,感到自愧不如,没有智谋来帮助度过艰难的时刻。
我们打包行囊,结伴寻找美好的芳草去,就像僧人对着寺窗一样静享片刻的闲适时光。
总结:文中描写了武鸳鸾紧跟在班前,但他感到无能无力,没有智谋来应对当前的困难局势。接着,文中转换场景,描述了作者与同伴一起打包行囊,一同去寻找快乐与美好,仿佛置身僧窗前静享宁静悠闲的时光。整篇短文表达了人生中面对困难时的无奈与对寻求幸福闲逸的向往。

《退朝见越山二首 其二》赏析:
这首诗是李光的《退朝见越山》系列之一,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堂烦扰,追求宁静山水的愿望。诗中运用了写景和抒情两个标签。
诗人首先提到与武后鸳鸾相接,表明他曾在朝堂仕途中历经繁忙与压力。然后,他坦言自己在应对时局困难时缺乏谋略,显得有些自责和无奈。
但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喧嚣,与朋友结伴寻找宁静之地的向往。他们选择前往山中,与僧人相会,窗外青山绿水,一切宛如一幅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深沉的闲适和恬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朝堂与山野的生活,强调了诗人对宁静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这首诗具有清新、深刻的意境,引发读者对生活中的平静和自由的思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光写的《退朝见越山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李光介绍:🔈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爲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爲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 查看更多>>

李光的诗:

李光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