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ì mù shū shì shí èr shǒu qí bā
岁暮书事十二首 其八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耒 (zhāng lěi)

自昔周人俗,贪庸巧治生。
千金不冠带,一饮起纷争。
佩犊攻攘敚,通书为姓名。
二南分陕化,寂寞久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zì xī zhōu rén sú , tān yōng qiǎo zhì shēng 。
qiān jīn bù guān dài , yī yǐn qǐ fēn zhēng 。
pèi dú gōng rǎng duó , tōng shū wèi xìng míng 。
èr nán fēn shǎn huà , jì mò jiǔ wú sh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自古以来,周代的人们习惯于贪图安逸,用巧妙的手段来谋生。虽然身价千金,却不愿佩戴华丽的饰物;一杯酒后,就能引发纷争。佩戴着犊牛形状的玉器,象征着威武勇猛,用通书来记载名字。南方二地分别为陕地和化地,已经相当长时间没有传来动静,显得十分寂寞。
总结:全文:这段古文描述了古代周人的生活习惯和一些琐事,以及对南方两地的寂寞状态的描写。

赏析:这首诗《岁暮书事十二首 其八》出自张耒之手,以描述周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为主题。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人以“自昔周人俗”为开篇,展现了古代周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简朴,不追求奢华的服饰。这句话中“贪庸巧治生”一语双关,既表明周人不贪图华丽的服饰,又抒发了他们珍惜朴素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千金不冠带,一饮起纷争”强调了周人的淳朴,即使有千金也不喜欢穿戴奢华,而一旦涉及到饮酒,便会引发争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佩犊攻攘敚,通书为姓名”这句中,“佩犊”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服饰饰物,诗人暗示人们不需要佩戴华丽的装饰品,而是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同时,“通书为姓名”则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名声应该来自于学识。
最后两句“二南分陕化,寂寞久无声”则表达了古代周人所在的地方因为淳朴和不事浮华而显得冷清寂寞。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张耒写的《岁暮书事十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张耒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於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佑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 查看更多>>

张耒的诗:

张耒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