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hú jí qī shǒu qí yī
和胡戢七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补之 (cháo bǔ zhī)

达则经纶隠着书,昔人於此孰亲疏。
王通持底答杨素,汾曲先人有敝庐。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dá zé jīng lún yǐn zhe shū , xī rén wū cǐ shú qīn shū 。
wáng tōng chí dǐ dá yáng sù , fén qū xiān rén yǒu bì l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达到了高明的治理和谋略,就像隐匿的一本珍贵之书,古时的人们对此又有谁能分辨出亲疏远近呢。
王通持着细致的态度回答了杨素,谈及了汾曲地区的先辈曾经居住过的简陋茅屋。
总结:全文:这段文字表达了达到高明的治理和谋略,就像隐匿的珍贵之书一样,古时的人难以分辨其优劣。接着,王通以细致的态度回答了杨素,提及了汾曲地区先辈居住的简陋茅屋,或许寓意着历史传承和谦逊之意。

赏析:: 这首诗是晁补之的《和胡戢七首 其一》,表达了对经典文化的尊敬以及对过去文人的钦佩。诗人以一种敬仰的态度,回顾了历史上的名士与经典著作。
诗中提到了"达则经纶隐着书",意味着达到高深的经济和政治境界的人,会深藏在书本中,秘密地学习和修养。这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修身养性之风,以及他们对书本的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了"王通持底答杨素",暗指了两位历史上的名士,他们之间的问答和讨论成了知识的交流,也显示了他们对学问的追求。
最后一句"汾曲先人有敝庐"则提到了汾曲地区的先贤,他们虽然住在简陋的庐舍,但也是学识渊博的人。这句话传达了一种不拘小节,重视内在的精神追求的情感。
标签: 抒情、敬仰、知识、学术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补之写的《和胡戢七首》系列:

本文作者晁补之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佑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复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於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 查看更多>>

晁补之的诗:

晁补之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