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zǐ zhān yǔ ān jié yè zuò sān shǒu qí èr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少年高论苦峥嵘,老学寒蝉不复声。
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
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
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shào nián gāo lùn kǔ zhēng róng , lǎo xué hán chán bù fù shēng 。
mù duàn jiā shān kōng jì lù , shǒu pī chán cè jiàn wàng qíng 。
gōng míng jiǔ yǐ zhī qián cuò , hūn jià yóu xū bì cǐ shēng 。
jiā shì dú shū nán biàn fèi , màn liú àn shàng tiě dēng q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少年时代高谈阔论,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如今年老,学业虽然未有成就,却如同寒蝉一样失去了往日的声音。
眼睛看不到家乡的山川,只能空想着回去的路。手上拿着佛经,渐渐遗忘了过往的情感。
曾经追求的功名名利早已认识到前面的路走错了。婚姻家庭仍需完成一生的使命。
尽管家世良好,读书修行也是不容易放弃的。漫长的时光里,仍然在案头留着铁灯檠,静心苦读。

这首诗是苏辙的《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其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沉思和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少年高论苦峥嵘,老学寒蝉不复声",表现了少年时志向远大,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学问渐渐被岁月冲淡,志向逐渐消失的现实。这部分可以归类为"人生哲理"。
接着,诗中写到"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意味着离开家乡,远离故土,人在外漂泊,感到了失落和孤独。这部分可以归类为"离愁别绪"。
继而,诗中谈到"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反思了过去的抉择,可能有所遗憾。但也强调了责任和人生的继续,要为婚姻家庭负责。这部分可以归类为"人生抉择"。
最后,诗句"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则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即使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学业。这部分可以归类为"坚持不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青春梦想、离故乡之感、人生抉择和坚持不懈的多个方面的关切。标签如下:
- 人生哲理
- 离愁别绪
- 人生抉择
- 坚持不懈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