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zǐ zhān tí cháng ān wáng shì zhōng yǐn táng wǔ shǒu qí sì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隠堂五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官去空留鹤,山浮不见鳌。
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
乌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
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guān qù kōng liú hè , shān fú bù jiàn áo 。
zhú lín yíng rì jìng , huái mù yōng tíng gāo 。
wū zào zhī rén zhì , chán míng jué kǒu láo 。
shuí néng yǐn táng shàng , jiě dài bù chuān pá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官员离去,只留下了一片空寂,宛如仙鹤离去,不再见到海龟出没。
竹林迎着初升的太阳显得更加清新明净,槐树林立的亭子高耸入云。
乌鸦嘈杂地叫着,知道有人来临;蝉虫的鸣叫让人觉得口干舌燥,感受着夏日的劳累。
有谁能够坐在堂上,解开束缚,不再穿着华丽的袍服。
全文总结:文章描写了一个官员离去后的景象。官离人空,山上不见海龟,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乌鸦噪叫知有人来,蝉鸣让人感到口干劳累。文字间透露着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希望能够回归简朴自然的状态。

赏析:这首诗《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隠堂五首 其四》是苏辙的作品,表现了一幅山居田园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身边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种清幽、淡泊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中提到的“官去空留鹤”,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和向往自然的情感。诗人眼中的山水景色,也是他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避世之地。竹林和槐木的描绘,营造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
诗中的“乌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描写了自然界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了这个宁静之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宁静生活,不受外界干扰。最后两句“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精神内涵胜过物质财富的观念。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隠堂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