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xìn shǒu lǐ jù èr shǒu qí èr
次韵信守李秬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补之 (cháo bǔ zhī)

爱山何必俟归山,簿领忙时拨置看。
阊阖自应行发轫,珊瑚终未拂垂竿。
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
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ài shān hé bì sì guī shān , bó lǐng máng shí bō zhì kàn 。
chāng hé zì yìng xíng fā rèn , shān hú zhōng wèi fú chuí gān 。
zūn zhōng lǚ xǔ péi wén jǔ , wǔ xià yóu kān jì bǎi luán 。
biàn zuò gōng chéng tóng fàn lí , bái ōu méng shì bù jiào h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爱山何必等到回到山中,平时忙碌的事务中也可以欣赏山景。
阊阖(宫门的两扇大门)自然会慢慢打开,珊瑚终究未能触及到渔竿的垂钓。
曾经在酒杯中多次向文举表示要陪伴他,如今在宫殿下依然可以寄托对伯鸾的思念。
就像范蠡在功业成就后和西施相伴一样,白鸥和鱼盟誓不让彼此受冷苦。
全文总结:作者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也暗示人生中的事物常常不能如愿,但仍然要保持乐观和寄托希望。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表达了人情世故中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是晁补之的《次韵信守李秬二首 其二》。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人情事,表达了对友情和志向的坚守和承诺。以下是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山水自然景物为背景,以及人物之间的交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价值观。首先,诗中提到"爱山何必俟归山",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他不必等到回归山林才表达对山的热爱,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就能体验到。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与古代文人的传统情感相符。
接着,诗人谈到"阊阖自应行发轫",这句话中的"阊阖"可以理解为宫廷之事,而"行发轫"则表明诗人希望自己在政治事务上有所作为。这里作者透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才智的自信。
在后半部分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与友人共饮的场景,"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些画面,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豁达和乐观,愿意与朋友共同承担困难,寄托情感。
最后,诗中以"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来结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友人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志向的信心。"范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师,这里用他的名字来表示成功和成就。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补之写的《次韵信守李秬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晁补之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佑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复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於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 查看更多>>

晁补之的诗:

晁补之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