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ó mù èr shǒu qí èr
啄木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梅尧臣 (méi yáo chén)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shí dù fēi xián dù , shēng lái gǔ mù gāo 。
shuí jiāng pí pá nòng , xiě rù xiāng sī cá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蚀食木虫并不嫌恶木虫,它的声音从古老的树木中传出,高高扬起。
是谁弹奏着琵琶,将它的音乐记载在相思的槽中。



总结:


这首诗通过比喻表达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情感主题。诗人借用蚀食木虫的形象,阐述了在岁月的洗礼下,一切事物都会经历衰败和消逝的命运。然而,即使是食蠹这种看似无害的生物,它的存在和声音依然能够使古木焕发出崇高的韵律和音响。接着,诗人引入了琵琶的形象,琵琶被视为代表音乐的乐器,它的音乐通过演奏者的技艺传达着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琵琶写入相思槽为象征,寓意着他希望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表达出来,并通过音乐传递给他人。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和意象,表达了情感的力量和对音乐的崇敬。

赏析:这首古诗《啄木二首 其二》由梅尧臣创作,描述了啄木鸟在古老的树木上觅食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这声音引发的相思之情。
诗人通过“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这两句,将啄木鸟的行为与古老的树木相互联系起来。啄木鸟以吃蛀虫为生,不嫌弃这些蠹虫,而它的声音回荡在古老的大树之间,似乎在传承着岁月的古老。这种对自然界中微小生物和古老环境的关注,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而最后两句“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则表现出诗人的情感。他用琵琶来比喻相思之情,将其写入心灵的槽内。这里的琵琶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音乐乐器,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沉和抒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梅尧臣写的《啄木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梅尧臣介绍:🔈

本卷作于皇佑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冲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查看更多>>

梅尧臣的诗:

梅尧臣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