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òu jì xìng zhī èr shǒu qí yī
又寄性之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之仪 (lǐ zhī yí)

霜髯雪鬓十分侵,举盏常思蘸甲深。
虽约依刘同汉上,犹虚访戴似山阴。
文章歆向传家日,事业韦平奕世心。
冰玉相辉方自表,何妨佳思屡追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shuāng rán xuě bìn shí fēn qīn , jǔ zhǎn cháng sī zhàn jiǎ shēn 。
suī yuē yī liú tóng hàn shàng , yóu xū fǎng dài sì shān yīn 。
wén zhāng xīn xiàng chuán jiā rì , shì yè wéi píng yì shì xīn 。
bīng yù xiāng huī fāng zì biǎo , hé fáng jiā sī lǚ zhuī xú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霜髯白发如雪已经侵蚀得很深,举杯喝酒时常常怀念往事。
虽然与刘备约好共同辅佐汉室,但仍然心怀虚空去寻访戴轩仿佛他是山阴一样。
他的文章深受赏识传承家族,事业如同韦布一般平稳,心怀抱负,心思久久不能平静。
他的才华闪耀如冰玉般璀璨自表,又有何妨,美好的思绪屡次追寻不已。
总结: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年老的文人,他髯白如霜、发如雪,时常怀念过往岁月。他与刘备约好一起辅佐汉室,但内心却寻求更高的境界,仿佛在追寻着山阴的理想。他的文章受到赏识,家族传承,事业平稳,但心中仍怀抱抱负,不断追求更美好的思绪。他的才华璀璨如冰玉一般闪耀,美好的思绪不断追寻,生生不息。

这首诗《又寄性之二首 其一》是李之仪的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文学事业的热切追求。下面是赏析:
诗中首句"霜髯雪鬓十分侵"描写了时光的流逝,用"霜髯雪鬓"形容岁月的痕迹,强调了作者的年岁已经不再年轻。这一句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沧桑和变迁,让人产生对光阴流逝的深切感叹。
接着,诗人写道"举盏常思蘸甲深",表现了他在平凡生活中时刻保持对理想的思考和追求。"蘸甲深"暗指军旅生涯,显示了诗人的军旅经历。
第三句"虽约依刘同汉上,犹虚访戴似山阴",提到了历史上杰出的文学人物刘向和戴叔伦,暗示了诗人对他们的尊敬和学习,同时也点明了自己的文学志向。
接下来的句子"文章歆向传家日,事业韦平奕世心"强调了诗人对文学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世,成为家族的荣耀。
最后两句"冰玉相辉方自表,何妨佳思屡追寻"表达了诗人不断追求完美的心态,将自己比喻为冰玉,冰玉需要不断琢磨才能显得更加耀眼,也暗示了他对创作的坚持和不懈努力。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之仪写的《又寄性之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李之仪介绍:🔈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後以元佑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後集... 查看更多>>

李之仪的诗:

李之仪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