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 cháng lú sì xià sì jué qí yī
宿长芦寺下四绝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郑刚中 (zhèng gāng zhōng)

北风吹水拍船头,晚泊长芦祗欲愁。
试遣长髯伺烟际,望中李郭亦来不。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běi fēng chuī shuǐ pāi chuán tóu , wǎn bó cháng lú zhī yù chóu 。
shì qiǎn cháng rán sì yān jì , wàng zhōng lǐ guō yì lái bù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北风吹着水拍打船头,夜晚停泊在长芦祗,心里有点忧愁。
我试着派长髯的船工观察远处的烟雾边界,期待着李郭也能出现,但却始终未见其踪影。
总结:这首古文描写了北风吹拂水面,船只停泊在长芦祗,诗人望着远方的烟雾,希望能见到李郭,但他一直未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期待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郑刚中的《宿长芦寺下四绝》中的第一首,描写了诗人在长芦寺下宿船时的情景。
首先,诗人以北风吹水拍船头的景象作为开篇,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寒冷和荒凉的氛围,这与晚上宿船的孤寂感相互呼应。北风的吹拂和水的拍打为整首诗营造了清冷的画面。
接着,诗人提到晚泊长芦,此刻的诗人心头已经充满愁绪。这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长芦寺下的环境似乎增加了他的忧虑和不安,这种情感被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试图遣长髯(长须的人,可能指自己)伺烟际,渴望看到李郭的来临。这里的“长髯”和“李郭”都是诗人自身或与他有关的人物,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对久别的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然而,最后一句“望中李郭亦来不”却带来了一丝失望,似乎是诗人的期盼未能如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愁绪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融合,构建了一幅深沉的画面。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郑刚中写的《宿长芦寺下四绝》系列:

本文作者郑刚中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复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 查看更多>>

郑刚中的诗:

郑刚中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