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qín gòu èr shǒu qí èr
送秦觏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师道 (chén shī dào)

师法时难得,亲年富有余。
端为李君御,尽读邺侯书。
结友真莫逆,论才有不如。
折腰终不补,可但曳长裾。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shī fǎ shí nán de , qīn nián fù yǒu yú 。
duān wèi lǐ jūn yù , jìn dú yè hóu shū 。
jié yǒu zhēn mò nì , lùn cái yǒu bù rú 。
zhé yāo zhōng bù bǔ , kě dàn yè cháng j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师从古代的经典时不容易,得到老师的教诲,年纪尚幼就已经富有才华。我以李君为榜样,全心全意地学习他的作品。结交朋友要真诚相待,不可违背诺言。论及才华,有些人还不如我。虽然我折腰称臣,但终究不会奉承拍马,只会延长我的衣裳。
总结:文章描写了作者师法古人,得到师长的教诲,年少有为,自比李白,并且结交朋友要真诚相待,而论及才华则自认较人高出。但作者并不会为了得到好处而阿谀奉承,只会坚守自己的原则。

赏析:这是陈师道创作的《送秦觏二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秦觏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
首先,诗人表达了秦觏才情出众的特点,他学富五车,年富力强,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一点通过“师法时难得,亲年富有余”这两句来强调。
接下来,诗人提到秦觏是李君的亲近朋友,并且他充分阅读了邺侯的书籍。这表明秦觏在学术上具有高度的追求和研究精神,愿意汲取知识,与李君保持亲近的关系也反映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强调了秦觏的高尚品德和真诚友情。他说秦觏是一个真正的朋友,论才不如他的人少之又少。这表达了作者对秦觏品德高尚、忠诚友情的钦佩之情。
最后,诗人用“折腰终不补,可但曳长裾”这一句来表达秦觏不愿屈服于权势,宁可受到冤屈也不愿低头。这句话反映了秦觏的坚韧和坚持原则的性格。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师道写的《送秦觏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陈师道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後山居士,学者称後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托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後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 查看更多>>

陈师道的诗:

陈师道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