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shí jiǔ shǒu qí yī qī
颂古十九首 其一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晖 (shì huì huī)

不打飞鸢便到来,大圆镜里绝尘埃。
东君节令分明也,桃李年年二月开。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bù dǎ fēi yuān biàn dào lái , dà yuán jìng lǐ jué chén āi 。
dōng jūn jié lìng fēn míng yě , táo lǐ nián nián èr yuè kā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不必放飞风筝,自然会来到这里,大圆镜里的尘埃都消失了。
东方君主的时令很明确,桃花和李花每年都在二月开放。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景象。首先,诗人表达了春天的自然来临,无需特意引导,就像风筝飞行的方向自然而然,自然春天的气息就会充盈到人们的生活中,犹如大圆镜里的尘埃消散一般。接着,诗人称东方的君主,可能指东方的春天特别明显,以东方的节令为代表,表现出春季的时令分明。最后,诗人描述了春季的特点,桃花和李花每年都在二月开放,春意盎然。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春季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欢迎之情。

赏析:这首诗《颂古十九首 其一七》是由释慧晖创作,描写了自然景物和季节交替的美丽。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轮回。
首句"不打飞鸢便到来"传达了春天的到来,飞鸟回归的喜悦。飞鸢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春天和好兆头,它不用特意召唤,自然而然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暗示着美好的季节已经到来。
接下来的句子"大圆镜里绝尘埃"通过"大圆镜"这一比喻,表现出春天的景象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上面没有尘埃,意味着春天的美丽纯净无瑕。
第三句"东君节令分明也"提到了东君,指的是春神东方朱雀,暗示着春天的时令分明可辨。季节交替有序,一切都按照自然规律进行。
最后一句"桃李年年二月开"点明了这是二月的景象,桃花和李花盛开,正是春天的气息。桃李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春季代表,它们的开放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希望的到来。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慧晖写的《颂古十九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颂古十九首 其一七》的诗:

本文作者释慧晖介绍:🔈

释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於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浄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爲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辑自他书者附於卷末。 查看更多>>

释慧晖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