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shí jiǔ shǒu qí yī bā
颂古十九首 其一八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晖 (shì huì huī)

□世如来一口吞,故山深静月黄昏。
光分顶後千门晓,坐看春回入烧痕。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shì rú lái yī kǒu tūn , gù shān shēn jìng yuè huáng hūn 。
guāng fēn dǐng hòu qiān mén xiǎo , zuò kàn chūn huí rù shāo h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世间犹如如来一口吞噬,因此故山深幽,月色在黄昏时分格外清静。晨光透过山顶后,千门之间拂晓,坐观春回时涌入那燃烧痕迹之中。
全诗描绘了世界的无常与生命的轮回,以佛教思想中的“如来一口吞”象征一切皆归于虚无,人生亦如此。故山深静,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而月黄昏交替的景象,则暗示着事物的变化和轮回。晨光透过山顶后,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象征希望与新生。最后坐看春回入烧痕,则表达了对生命不断重生与变迁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透过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颂古十九首 其一八》赏析:
这首诗是释慧晖的佛教诗作,表达了对古时佛陀智慧与胜利的赞颂和敬仰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并为其打上标签。
这首诗描写了古时如来的伟大,以及其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诗人首先提到"□世如来一口吞",这是在描述佛陀的神奇能力,他能够一口吞噬整个世界,展现出无上的力量。接着,诗中提到"故山深静月黄昏",这里的"故山"可能指的是佛陀修行的地方,暗示佛陀的修行之地充满宁静,夜晚的月光也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诗中的"光分顶後千门晓"描述了佛陀智慧的辉煌,他的教导如朝阳照耀大地,启发了千门千派的思想。最后两句"坐看春回入烧痕"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循环的观察,也可以解读为佛陀的教诲像春天般永不凋零,永恒存在。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慧晖写的《颂古十九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颂古十九首 其一八》的诗:

本文作者释慧晖介绍:🔈

释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於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浄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爲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辑自他书者附於卷末。 查看更多>>

释慧晖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