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 xī zhà liáng èr jué qí èr
暑夕乍凉二绝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吕本中 (lǚ běn zhōng)

暮蝉萧瑟下斜阳,已似茅檐气味长。
团扇未须忧弃置,竹奴犹可助清凉。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mù chán xiāo sè xià xié yáng , yǐ sì máo yán qì wèi cháng 。
tuán shàn wèi xū yōu qì zhì , zhú nú yóu kě zhù qīng liá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暮蝉鸣叫声在斜阳下渐渐消散,已经像是茅屋上弥漫的清香。团扇并不需要担心丢弃,因为竹制的仆人依然可以帮助享受清凉。
总结:这句古文描写暮夏时节,蝉鸣萧瑟,斜阳西下。暗喻人生的短暂和物是人非的变迁。团扇与竹仆人象征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方式,暗示着过去的事物虽然逝去,但现在仍然可以寻找到新的替代品,生活可以继续并找到新的愉悦之处。

赏析:这首诗《暑夕乍凉二绝 其二》是吕本中创作的,描述了暮夏时分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蝉鸣、夕阳和茅檐的气味,以及扇子和竹奴(可能是指竹扇)的作用,表达了炎热夏日傍晚的一幅清新凉爽的画面。
首句"暮蝉萧瑟下斜阳",蝉鸣声随着夕阳而渐渐减弱,正是暑夏傍晚的常见景象。"已似茅檐气味长",茅檐的香气在这时候也变得浓烈,这一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乡村的宁静和舒适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团扇未须忧弃置,竹奴犹可助清凉"则表达了人们在这个时刻仍然可以使用扇子,而竹制的扇子尤其适合带来清凉,这也暗示了即使是在酷热的夏日,还有一些愉悦的方式来度过。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吕本中写的《暑夕乍凉二绝》系列:

本文作者吕本中介绍:🔈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幼以荫授承务郎。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爲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卒,谥文清。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後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 查看更多>>

吕本中的诗:

吕本中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