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 jū wǔ shǒu qí wǔ
葺居五首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东南皆民居,屋败如龉齿。
一完诚未能,缀葺聊且尔。
内修晨夜虞,外结比邻喜。
无心本何营,生理未免此。

平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

dōng nán jiē mín jū , wū bài rú yǔ chǐ 。
yī wán chéng wèi néng , zhuì qì liáo qiě ěr 。
nèi xiū chén yè yú , wài jié bǐ lín xǐ 。
wú xīn běn hé yíng , shēng lǐ wèi miǎn cǐ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东南的房屋都是民居,但屋舍已经残破不堪,犹如龉齿一样不整齐。

我想一心一意要将屋子修葺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只得将它们临时修补,尽管如此,也算是勉强应付过得去。

内心里时刻都在担忧着晨夜间的灾祸,担心家里的安全。而外面则与邻居结成友好关系,共同分享喜乐。

心思本来并不是为了这样的营造和修葺房屋,但生活中常常不得不面对这些琐事。

综合全诗来看,作者描述了东南地区民居破败的现状,以及自己尝试修葺房屋但未能完成的遭遇。同时,还反映了内心的忧虑与外界的喜乐。整体意境表达了一种无奈与生活琐碎交织的心境。

赏析:这是苏辙的《葺居五首》中的第五首,描写了一位屋宇已经破败的主人,勉力修葺自己的居所,借此表达了一种勤劳朴实、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描写东南地区的民居状况,展示了一种淳朴的生活画面。
首句“东南皆民居,屋败如龉齿。”以“东南”作为地域背景,说明了诗中的情景发生在东南地区,而“屋败如龉齿”则形象地表现了房屋的破旧不堪,形容极为生动。
接着诗人写到“一完诚未能,缀葺聊且尔。”诗人以“一完诚未能”表明自己无法完全修复房屋,但还是勉力去修葺,这种不畏困难,努力改善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勤劳精神。
“内修晨夜虞,外结比邻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外兼修的生活态度。他在屋内勤修自己的品德,“内修晨夜虞”,同时也和邻居结下了友好的邻里关系,“外结比邻喜”。
最后两句“无心本何营,生理未免此。”表达了诗人的知足常乐之情。他虽然没有追求名利,但他的生活已经足够满足,“无心本何营”,生活在这种朴实中也足以令他心满意足。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葺居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