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 jū wǔ shǒu qí sān
葺居五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竹林失蕃养,春笋日琐细。
草蔓半萦缠,樗栎互亏蔽。
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
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zhú lín shī fān yǎng , chūn sǔn rì suǒ xì 。
cǎo màn bàn yíng chán , chū lì hù kuī bì 。
yǐ lìng jù dāo lián , shāo sì qiū shuāng lì 。
yù chéng lín xià yǐn , gèng zhǒng yuán dōng d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竹林失去了原本茂盛的养护,春天的笋变得纤细而琐碎。蔓草半卷着茎干,樗栎(树木)相互竞相遮掩。已经派人拿着刀镰来修剪,稍等秋霜一到就更加严寒。想要在林下畅饮,还要在东边的园地继续种植。

全诗描述了竹林的衰败,春笋的细小,樗栎和蔓草的繁茂。诗人希望通过修剪,期待秋霜的到来,以使竹林重新茂盛,同时在园地里继续种植。

赏析:苏辙的《葺居五首 其三》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象和自然的变化。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竹林和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秋天的期待。
首先,诗中描述了竹林失去了原本的茂盛,春天的竹笋变得细小而稀疏。这一描写传达出竹林的凋零和枯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接着,诗人描绘了草蔓纠缠在竹林中,樗栎树木相互掩映,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自然画面。这些描写呈现出了自然界的交织和融合,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诗中还提到了具刀镰,暗示了秋天即将来临,需要进行农事活动。这一描写将自然景象与农村生活相结合,强调了季节的更替和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在竹林下饮酒的向往,并计划在园东地继续种植。这表现出了诗人对宁静和自然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计划。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葺居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