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ǎ shī èr shí sān shǒu shí jiǔ
马诗二十三首 十九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李贺 (lǐ hè)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xiāo sì tuó jīng mǎ , yuán cóng zhú guó lái 。
kōng zhī yǒu shàn xiāng , bù jiě zǒu zhāng tái 。

咏物 抒情

馬詩二十三首 十九

—— 李賀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xiāo sì tuó jīng mǎ , yuán cóng zhú guó lái 。
kōng zhī yǒu shàn xiāng , bù jiě zǒu zhāng tá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萧寺的驮经马,曾经从竺国来。他空有善相,却不懂得走上章台。

全诗概括: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来自竺国的僧人驮着经书的马匹来到了萧寺。尽管这个僧人看上去有着善良的相貌,但他却不了解如何进入章台(可能是指高级佛教殿堂)。这首诗以一种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外表和内在修行的对比。

这首诗《马诗二十三首 十九》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描写了一匹马的形象和特征。这首诗可以被归类为“咏物”和“抒情”。
赏析:
这首诗以极富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一匹名叫“萧寺驮”的马的赞美和感慨。首句中提到这匹马来自竺国,驮经马是佛教寺庙中常用的工作马,它通常被用来运送佛经和供品。诗人将这匹马与佛教寺庙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
接下来,诗人谈到这匹马的相貌,他称其为“空知有善相”,这里的“有善相”指的是马的相貌特征,可能是指这匹马具有出色的体态和气质。但与此同时,诗人也表示“不解走章台”,这句话带有一种玄妙的意味,好像在暗示这匹马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品质,不仅仅是普通的马。
整首诗通过对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而美好事物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马的神秘和超凡之处。这种抒情的语言和赞美的情感使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李贺介绍:🔈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後。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爲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爲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查看更多>>

李贺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