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ér zhí chàng chóu cì yùn wǔ shǒu qí èr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dú shū suī bù è , bù dú yì zì hǎo 。
gēn yá jiù qū bié , huā shí suí shí lǎo 。
yún chú bù kě wú , yǔ lù wù yōu shǎo 。
wǒ diào bù zài yú , yī gān jì zhōu dǎ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读书虽然不讨厌,不读书也同样喜欢。
根牙能分辨不同的地区,花儿结果随着季节渐渐老去。
务必要耕种并不可缺少,雨水和露水不必担心会减少。
我垂钓的心不在于鱼的多寡,而是借一竿钓竿寄托我的情思向着遥远的洲岛飘荡。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即使不读书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对根牙区别和花实老化的比喻,强调了世间事物的变化和自然规律。并寓意人生中应努力耕耘,不忧虑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最后,诗人以垂钓的形象表达了内心的寄托和追求。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处世态度。

赏析:
这首诗《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其二》是苏辙的作品,表现了一位长者对儿侄的教育和生活哲理的关切。诗中以深刻的哲理和意境,表达出对读书、生活和待人接物的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对读书的态度,不强求读书,但也不排斥,这体现了一种宽容的教育观。他认为读书是好事,但不读书也可以过好生活,这种灵活的看法告诉人们不必过于拘泥于书本,更要关注实际的生活经验。
其次,诗中提到“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生命就像一棵树,根牙决定了区别,而花和果实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去。这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时光荏苒,一切都会随时间而逝去。
接着,诗人强调了耘锄的重要性,雨露的珍贵。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倡导勤劳和节俭的生活态度。他告诉儿侄们,要勤劳地去耕种,不要担心雨露不足。这是一种对于勤奋和耐心的肯定,也是一种对于经验积累的强调。
最后,诗中提到了钓鱼的比喻,将人生比作一竿寄放在洲岛上。这个比喻表达了一种豁达和宽容的心态,告诉人们要顺其自然,不必过分焦虑和计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