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xī zá gǎn shī qí liù
湖西杂感诗 其六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智圆 (shì zhì yuán)

直木风摧秋败兰,闲观庭际可长叹。
屈原溺水伍员死,孤洁由来独立难。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zhí mù fēng cuī qiū bài lán , xián guān tíng jì kě cháng tàn 。
qū yuán nì shuǐ wǔ yuán sǐ , gū jié yóu lái dú lì n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直挂的木头风吹摧毁了凋零的兰花,我在闲暇之余观赏着庭院,不禁长叹。

“直挂”是指直立的树木,象征着高洁的品质;“风摧秋败兰”则表达了高洁之人也难逃避灾难的命运,就像兰花在秋天凋零一样。作者通过庭院景物的变化,抒发了对世事无常、高洁品质难以保全的感慨。

屈原为了忧国忧民,投江自尽,伍员因忠义而跟随,同死水中。孤洁的品性始于屈原的独立不羁,他的高尚品德使得伍员愿意追随并共同抗争,但最终他们无法改变命运。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但同时也呈现出世事无常的现实。直挂的木头在风中摧毁兰花,象征高洁之人也难逃命运的捉弄。而屈原和伍员的故事则突显了孤洁高洁的品性,但最终也难以摆脱遭遇的悲剧结局。整体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赏析:这首诗《湖西杂感诗 其六》由释智圆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描写了秋天,直木风摧秋败的兰花,展现了大自然的无情和时间的推移。这一景象引发了诗人的深切感叹,使人不禁产生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接着诗人提到了屈原溺水和伍员的死,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事件,与楚国的传统有关。诗人以这两位历史人物来反衬自己的孤洁和独立。他似乎在表达,就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他也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愿妥协。这种坚韧和坚持使他与众不同,也让他感到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坚守信仰的思考,以及他的孤洁和独立之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智圆写的《湖西杂感诗》系列:

本文作者释智圆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於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於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乾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佑五年刊行於世。 智圆诗,存於《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查看更多>>

释智圆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