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zǐ zhān yù pán yú èr shǒu qí yī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千叶团团一尺余,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鉢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绦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qiān yè tuán tuán yī chǐ yú , yáng zhōu jué pǐn jiù yìng wú 。
shǎng chuán jǔ guó qiān zhōng jù , yí yì hú sēng zhì bō yú 。
cóng dǐ liú lián qīng záo luò , píng zhōng pěng yōng zhào fú tú 。
qiáng jiàng tāo là fēng hóng è , qiáo cuì wú yán sǔn yù f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千叶团团一尺多,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绦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全诗概括:诗人描述了一个千叶莲藕的美景,并借此抒发对过往时光和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这千叶莲藕被誉为扬州绝品,无人能及。赏宴中传来消息,莒国迁钟虡(钟虡为莒国名士)在他的钟声中,令人回忆起胡僧置钵盂的情景(胡僧为佛教僧人)。而在莲藕丛底的倾凿声中,好像照耀着浮屠。然后诗人提到了封红萼的绦蜡,它们的花瓣颜色如同绦红蜡烛。但它们憔悴无言,也损伤了它们原本美丽的玉肤。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之景物,抒发了怀旧之情。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其一》苏辙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一件精美的玉盘盂。让我们来进行赏析:
这盘盂千叶团团,形状别致,大小约一尺余,显然是一件非常珍贵的物品。作者称之为“扬州绝品”,说明它的出产地是扬州,并且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精品。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这盘盂的历史。它曾经传世于莒国的迁钟虡之手,后来又被胡僧用作鉢盂。这些历史细节赋予了这件物品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描述了盂底的纹饰,称之为“丛底留连倾凿落”,这说明了制作这个玉盘盂的工艺之高超。而盂中的水倒映出浮屠,给人一种宁静和圣洁的感觉。
最后,诗人提到了将绦蜡封在盂口,以保护盂内的红萼。这个细节强化了盂的珍贵程度,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件物品的珍视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玉盘盂的形状、历史、工艺和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件物品的独特感情和对美的追求。
标签: 描写艺术品、抒发情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和子瞻玉盘盂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