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shū xià tián shè sān jué qí yī
和叔夏田舍三绝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胡寅 (hú yín)

尚恨山前尘土侵,去耕山後白云深。
下泉不使苞稂秀,夫子宁忘济物心。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shàng hèn shān qián chén tǔ qīn , qù gēng shān hòu bái yún shēn 。
xià quán bù shǐ bāo láng xiù , fū zǐ níng wàng jì wù x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依然懊悔山前尘土的侵扰,迁居到山后,白云深处。
不让泉水涌出秀美的苞稂,夫子宁愿忘却济世济物的心愿。

总结:

诗人表达了悔恨旧时世俗尘埃侵扰心志,选择离开山前居住,迁至山后深处。并寓意泉水不生长秀美的苞稂(指物质欲望),彰显出作者不愿过于追求世俗荣华的思想。最后,诗人称颂夫子(指圣人、贤者)愿意忘却对物质的执着,专心致力于济世济物,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是胡寅的《和叔夏田舍三绝 其一》。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眷恋以及对清幽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尚恨山前尘土侵”表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不满,他希望山前的尘土不要侵袭到这片宁静的田野。接着描述了山后的白云深远,白云常常是古人诗中的象征,代表了纯净和高远,与前文的尘土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清幽干净环境的向往。
诗的下半部分提到了下泉不使苞稂秀,这里的下泉可以理解为泉水,意味着田园生活中的水源不能浪费,应当用于灌溉作物,但不应使稻谷茂盛,表达了对节俭的态度。最后一句“夫子宁忘济物心”表明诗人认同夫子(孔子)的思想,主张不忘济物之心,强调了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观念。
标签: 自然景观、田园生活、儒家思想、环保意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胡寅写的《和叔夏田舍三绝》系列:

本文作者胡寅介绍:🔈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 查看更多>>

胡寅的诗:

胡寅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