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liǔ zǐ hòu shī shí qī shǒu zhōng rì kuài zuò wú yǔ wù yán xì zuò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终日块坐无与晤言戏作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程俱 (chéng jù)

大音无成亏,寂然无瑕谪。
莫嗟无往还,正自主忘客。
谈玄口挂壁,对镜心似石。
相向两无言,秋山倚空碧。

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dà yīn wú chéng kuī , jì rán wú xiá zhé 。
mò jiē wú wǎng huán , zhèng zì zhǔ wàng kè 。
tán xuán kǒu guà bì , duì jìng xīn sì shí 。
xiāng xiàng liǎng wú yán , qiū shān yǐ kōng b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大音无成亏,寂然无瑕谪。
莫嗟无往还,正自主忘客。
谈玄口挂壁,对镜心似石。
相向两无言,秋山倚空碧。

总结:

这句古文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超然自在、不受世俗执念束缚的境界。大音指的是众多声音,无成亏表示其中并没有缺失,寂然无瑕谪指这种境界本身纯净无瑕。接着说无需懊悔回望过往,正是主动忘却世间的客观执念。然后,谈玄挂壁、对镜如石,形容其心境深奥、内心平静。最后,两人面对面相对而坐,无需言语交流,宛如秋日山峦依然空阔碧蓝。整篇表达了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境界。

赏析:这首诗《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终日块坐无与晤言戏作》是程俱所作,表达了一种深思熟虑、寂静自得的心境。诗中的意境富有哲理,充满禅宗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大音无成亏,寂然无瑕谪”,表达了作者不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成就,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完美。他认为大音(指世俗的喧哗和名声)不过是虚无的,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寂然(寂静)和无瑕谪(没有瑕疵和过错)。
接着,诗中写道“莫嗟无往还,正自主忘客”,表现了作者不以外在的成功或失败来衡量自己,而是自主地忘却了客观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探索和修炼。
诗中还提到“谈玄口挂壁,对镜心似石”,这里的“谈玄”意味着深奥的哲学思考,作者似乎将自己的思考和领悟珍藏在心底,不轻易言表。对镜心似石则表现出内心的坚定和平静,像石头一样沉稳。
最后,诗句“相向两无言,秋山倚空碧”则呈现了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彼此无需言语,仿佛是两座孤独的秋山,静静地倚在空碧之中,形成了一种宁静和默契的画面。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程俱写的《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系列:

本文作者程俱介绍:🔈

程俱(一○七八~一一四四),字致道,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外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监舒州太湖盐场,以上书论事罢。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起知泗州临淮县,官满後寓吴。因叶梦得荐爲着作佐郎,未几出管勾岱岳观。宣和二年(一一二○),赐上舍上第。三年,除礼部员外郎,以病告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自太常少卿知秀州,金兵据临安,弃城退保华亭。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爲秘书少监,上《麟台故事》五卷,擢中书舍人。二年,因言事爲言官论弃秀州事,罢职求举江州太平观。秦桧当政,诏除集英殿修撰、徽猷阁待制,皆不赴。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小集》四十卷。事见宋程瑀《程公行状》(四... 查看更多>>

程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