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ù pú yáng tài shǒu zèng guāng lù dài fū wáng jūn zhèng lù wǎn cí èr shǒu qí èr
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吴中试良守,濮上继嘉声。
平赋权家恨,蠲租盗俗清。
家贫久未葬,身去独留名。
天报多男子,终存好弟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wú zhōng shì liáng shǒu , pú shàng jì jiā shēng 。
píng fù quán jiā hèn , juān zū dào sú qīng 。
jiā pín jiǔ wèi zàng , shēn qù dú liú míng 。
tiān bào duō nán zǐ , zhōng cún hǎo dì xio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吴中有一个官员,他勤奋贞良地履行职责,另有一个地方,濮上,也有一位继承了良好声誉的官吏。他们平时写赋诗,表达了对权贵家族的不满和愤恨,也呼吁减免苛捐杂税,清除社会上的盗窃和不良风俗。

这位在吴中的官员家境贫寒,很久都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安葬先人。然而,即使他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名字却留存了下来。

上天对于这位官员有着特殊的眷顾,他有许多儿子继承他的衣钵,同时也有优秀的弟兄相伴,他们都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这首诗总结:了一个忠良官吏的坚守和家国情怀,他不畏贫困,坚持为民众谋福利,而最终他的子孙和好弟兄们也继承了他的美德,共同传承着这份忠诚与善行。

《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 其二》这首诗由苏辙创作,表达了对已故王君正路的追思和赞颂。以下是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已故的王君正路的悼念和赞美。作者在诗中以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王君正路的敬仰之情。
首节描写了王君正路曾在吴中任良守,以及他在濮上赢得美誉的情景。这些细节突出了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卓越成就。
第二节提到了王君正路的才华和清廉。他在平赋权家和蠲租盗俗方面的努力,表明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
第三节则表现了王君正路在家庭和个人命运方面的坎坷。他因贫困而未能得到妥善的安葬,但他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世人心中。
最后一节以天报多男子,终存好弟兄的句子,强调了王君正路在生前建立的友情和亲情关系。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