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bái shān qí yǔ shī wǔ shǒu qí yī
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田漫漫,耕挹挹。
拔陈草,生九谷。
人功尽,雨则违。
苗不穗,莩不米,哀将饥兮。

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tián màn màn , gēng yì yì 。
bá chén cǎo , shēng jiǔ gǔ 。
rén gōng jìn , yǔ zé wéi 。
miáo bù suì , piǎo bù mǐ , āi jiāng jī x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田地广阔,耕作辛勤。
除去杂草,生长着丰饶的庄稼。
人们辛勤劳作,但雨水却不降临。
庄稼没有结实的穗,稻谷也没有成熟的米粒,人们忧虑饥荒即将来临。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农田的景象和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但却遭遇了干旱的困扰。田地虽然耕作得很认真,但却没有雨水滋润,导致庄稼长不出丰硕的果实。作者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饥荒的担忧和忧虑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地的状况,寄托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之感。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创作的《太白山祈雨诗五首》之一,表达了农民期望雨水滋润农田的愿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农民的劳作生活,表现了农田干旱缺水的困境,以及期待雨水的迫切需求。诗中的“田漫漫,耕挹挹”描述了农民辛勤的耕作场景,但面对干旱,他们的辛勤似乎白费。作者用“拔陈草,生九谷”来强调人们的努力和期望,他们希望收获丰收的谷物。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反映了现实的残酷。作者写道“人功尽,雨则违”,意味着尽管农民们付出了努力,但雨水却没有如期而至,导致庄稼未能长成,苗不穗,莩不米。最后一句“哀将饥兮”表达了作者对可能的饥荒的忧虑和担忧。
标签:
抒情、咏物、自然、农田、干旱、期望、困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太白山祈雨诗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