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èr shí liù shǒu qí yī qī
颂古二十六首 其一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嗣宗 (shì sì zōng)

後园驴吃草,可怜无限虚生老。
半夜盲人问故乡,不知身在长安道。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hòu yuán lǘ chī cǎo , kě lián wú xiàn xū shēng lǎo 。
bàn yè máng rén wèn gù xiāng , bù zhī shēn zài cháng ān dà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后园里驴子正在吃草,令人可怜的是无尽的空虚与苦短的生命。
深夜里盲人问及故乡的消息,却不知自己正身处在长安大道上。
全文概述:这篇古文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后园中的驴子在吃草,借以反衬人的短暂生命和虚空;另一个是深夜里,一位盲人问起故乡的情况,却无法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地点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大道。文章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迷茫。

这首诗的主题可以归类为抒情和人生哲理。
赏析:
释嗣宗的《颂古二十六首 其一七》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迷茫。诗中描述了一幅图画,即后园中的驴在吃草,这景象似乎平凡无奇,但作者通过这幅画面暗喻了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驴吃草的场景描绘了人生的平凡和朝暮,强调了无限虚生老的概念,反映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无常。
在诗的第二句中,盲人询问故乡的方向,但他却不知道自己正身处在长安的道路上。这一画面象征着人生中的迷茫和失落感,我们常常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归宿时感到迷茫,不知道前进的方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强调了迷茫和不确定性的主题。它让读者反思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方向,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嗣宗写的《颂古二十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嗣宗介绍:🔈

释嗣宗(?~一一五三),号闻庵,俗姓陈,徽城(今安徽歙县)人。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後谒宏智正觉禅师,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权、翠岩,迁庆元府雪窦寺。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爲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查看更多>>

释嗣宗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