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òu shī huī zhōu qí wǔ
寿施徽州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洪适 (hóng shì)

铜人五百年,大椿八千岁。
寓言了无实,木石何足贵。
公身有仙骨,坐阅此尘世。
汗漫真可期,高揖浮丘袂。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tóng rén wǔ bǎi nián , dà chūn bā qiān suì 。
yù yán le wú shí , mù shí hé zú guì 。
gōng shēn yǒu xiān gǔ , zuò yuè cǐ chén shì 。
hàn màn zhēn kě qī , gāo yī fú qiū mè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铜人五百年,大椿八千岁。
寓言了无实,木石何足贵。
公身有仙骨,坐阅此尘世。
汗漫真可期,高揖浮丘袂。
这首古文描写了铜人和大椿这两个象征长久历史的事物。铜人已经存在了五百年,而大椿更是经历了八千岁。但诗中提到这两者都只是虚幻的寓言,不具备真正的实质,因此木石之物又何足贵。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公身,称其拥有仙骨,似乎是在说公身有着超凡脱俗的品质。而他坐在此地,观察着尘世间的一切。
最后两句诗,或许表达了对公身的期望,希望他能担当汗漫的责任,成为真正的英杰,并以崇高的姿态揖礼于浮丘之上。这里的浮丘可能有象征意味,代表着高远的理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古文通过铜人、大椿和公身的比喻,表达了对英才的崇敬,同时强调了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区别,并对高尚品质和远大目标的向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洪适写的《寿施徽州》系列:

本文作者洪适介绍:🔈

洪适(一一一七~一一八四),字景伯,号盘洲。初名造,字温伯,一字景温,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皓子,与弟遵、迈皆知名於时。初以皓出使恩,补修职郎,调严州录事参军。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中博学宏词科,爲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正字。明年,因皓忤秦桧出爲饶州通判,适亦出爲台州通判。後皓谪英州,适亦免官,往来於英奉父。二十七年,知荆门军,历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爲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寻除中书舍人,爲贺生辰使使金。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翰林学士,累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二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寻起知绍兴府,未几再奉祠。淳熙十一年卒... 查看更多>>

洪适的诗:

洪适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