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chūn
暮春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吴涛 (wú tāo)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óu zǐ chūn shān yǐ shì dān , táo huā fēi jìn yě méi suān 。
guài lái yī yè wā shēng xiē , yòu zuò dōng fēng shí rì hán 。

古诗三百首 羁旅

暮春

—— 吳濤

遊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
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óu zǐ chūn shān yǐ shì dān , táo huā fēi jìn yě méi suān 。
guài lái yī yè wā shēng xiē , yòu zuò dōng fēng shí rì hán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注释:
⑴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春衫:单薄的春装。试:尝试。
⑵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
⑶作:起。


赏析:

  诗人颇善于选择人的典型形象。开头写气候之乍暖,并点示出春夏之交的季节。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先从视觉角度写“游子春衫”、“桃花飞尽”,再从味觉角度写“野梅酸”,预示春去夏来,天气转暖;接着从听觉与触觉的角度,以蛙声停歇与东风之寒写出气候忽然转冷。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本来春去夏来,天气转暖,自然也蛙鸣悠扬,到第三句诗意陡然一转,诗人生疑,不知为何蛙声一夜之间全部停歇,末句解开谜底,原来是天气转冷。这样写使诗歌结构上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峰回路转、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别开生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37 首名为《暮春》的诗:

本文作者吴涛介绍:🔈

吴涛,字德邵,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沆长兄。曾在杭州作过官。事见《环溪诗话》卷下。今录诗四首。 查看更多>>

吴涛的诗:

  • 在杭日作

    时乖事转拙,端居徒含情。不似阶前草,...

  • 仲春

    雨余寒气浅,园林作春媚。不知海棠花,...

  • 暮春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

  • 山居

    村翁习性不浮华,只种桑麻不种花。闻道...

  • 句 其一

    文书堆里形骸苦,竹木阴中日月闲。

  • 句 其二

    窗间常作三独坐,琴上时弹一再行。

  • 句 其三

    心缘黄纸红旗动,气为青云白石降。

  • 吴涛诗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