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ǎo bǎi sān shǒu qí sān
老柏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师道 (chén shī dào)

岁月那能记,风霜亦饱经。
槁乾仍故节,润泽出新青。
色与江波共,声留静夜听。
辉辉垂重露,点点缀流萤。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suì yuè nà néng jì , fēng shuāng yì bǎo jīng 。
gǎo qián réng gù jié , rùn zé chū xīn qīng 。
sè yǔ jiāng bō gòng , shēng liú jìng yè tīng 。
huī huī chuí chóng lù , diǎn diǎn zhuì liú y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岁月啊,它无法被遗忘,风霜也饱经沧桑。
植物虽然干枯,但仍保持着它们固有的特性,而滋润之后则展现新的青翠。
色彩与江波交相辉映,声音在宁静的夜晚延续传听。
明亮的露水闪烁着微光,如同点点流萤点缀周围。
总结:这古文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以及风霜对事物的洗礼和磨练。虽然植物会干枯,但它们仍保持着自身的特性,并在滋润后展现新的生机。色彩与江波交相辉映,声音在宁静的夜晚得以传承。明亮的露水点缀着周围,如同点点流萤般闪烁。整篇文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岁月更迭和自然循环的无尽魅力。

赏析:陈师道的《老柏三首 其三》以古柏为意象,表达了岁月流转、自然与生命的不息更新之美。诗人以古柏为载体,叙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奋发。
首句“岁月那能记,风霜亦饱经”,通过描述柏树长久的生存经历,突显了岁月无情、历经风霜的主题。柏树象征了坚韧和不朽的品质。
接着“槁乾仍故节,润泽出新青”,表现了古柏既有坚定的品质,又展现了更新换代、不断生长的生命力。老树的故节体现坚韧,而新青的润泽则代表了生命的更新和活力。
“色与江波共,声留静夜听”,通过色与江波共这一描写,将古柏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声留静夜听”则显现了古柏的沉静和内敛。
最后两句“辉辉垂重露,点点缀流萤”,以景物的描述为结,表现出古柏在夜晚的神秘和庄重。露珠和萤火虫的描写烘托了它的庄严和美丽。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师道写的《老柏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陈师道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後山居士,学者称後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托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後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 查看更多>>

陈师道的诗:

陈师道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