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jìng rú shū zhì hào yuē guān rú biān tí qí shǒu yǐ jiā tuó
函镜如书帙号曰观如编题其首以伽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郑刚中 (zhèng gāng zhōng)

个中三业身,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无有真实相。
是诸六物者,衆生悉如之。
以寔诸有故,遂随起灭中。
我今於诸有,不起空华见。
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gè zhōng sān yè shēn , rú mèng huàn pào yǐng 。
rú lù yì rú diàn , wú yǒu zhēn shí xiāng 。
shì zhū liù wù zhě , zhòng shēng xī rú zhī 。
yǐ shí zhū yǒu gù , suì suí qǐ miè zhōng 。
wǒ jīn wū zhū yǒu , bù qǐ kōng huá jiàn 。
pǔ yuàn tóng yī qiè , cháng zuò rú shì gu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人生的三种业障身,就像是梦幻和泡影一样虚幻不实。
如同露水和闪电,没有真实的实相可寻。
所有的六尘物象,众生都如此。
因为实际上并没有真有的存在,所以随着生灭而不断变化。
我现在在看待所有的存在时,不再产生空幻虚幻的见解。
衷心愿望与一切众生共同,常常持有如此观察方式。
全文总结:
这篇古文强调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三种业障身、六尘物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就像梦境和泡影一样。一切众生都如此,没有真实的存在,因此随着生灭而不断变化。文中表达了一种超越虚妄的观察方式,希望与一切众生共同体悟这种真实的本质。

赏析:这首诗《函镜如书帙号曰观如编题其首以伽陀》是郑刚中的作品。它以佛教的观想思想为基础,表达了人生和世界的虚幻无常。诗中,作者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虚幻而瞬息万变的世界画面。他提到个中三业身,指的是生、住、坐三种状态,表明人生的种种状态都如梦幻般短暂,如泡影一般脆弱。作者进一步运用如露亦如电的比喻,强调了世界的瞬息万变和无常性,没有真实的固定相。他还指出一切众生都受到这种虚幻无常的影响,因为一切事物都在生灭之中。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这种观想的态度,他说自己已经不再迷恋于虚幻的世界,不再被空华所迷惑。最后,他表达了希望与众生共同观想,希望众生都能明白生死无常,从而达到觉悟的境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郑刚中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复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 查看更多>>

郑刚中的诗:

郑刚中的词:

相关诗词:

观世音赞六首 其二 (guān shì yīn zàn liù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黄庭坚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
观身实相浄圣果,自度衆生大悲愿。
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
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次韵孔彦常舍人曝书 (cì yùn kǒng yàn cháng shè rén pù shū)

朝代:宋    作者: 秦观

上帝图书府,传观诏特容。
嘉宾苍佩玉,盛馔紫驼峰。
散帙牙签乱,开函锦袭重。
君羹如可请,愿备北堂供。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李粹伯命赋枕流已读佳篇不容着语戏书二伽陀问之 其二 (lǐ cuì bǎi mìng fù zhěn liú yǐ dú jiā piān bù róng zhe yǔ xì shū èr jiā tuó wèn zhī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曾协

水轩宴坐死灰同,一息呼号万窍风。
纵有溪流清似镜,不知何处洗虚空。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遂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且求赞语敬题其旁 (zhèng dé yán qīn dǔ luò jiā guān yīn xiāng suì yī suǒ jiàn huì huà cháo xī yán fèng qiě qiú zàn yǔ jìng tí qí páng)

朝代:宋    作者: 郑清之

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
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
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
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开遮,见根匪优劣。
念中有大士,珠璎百宝结。
补陀洛伽相,在在犹日揭。
是名为正观,倒想作奇绝。
稽首圆通尊,兹念无起灭。
非相亦非念,不盈复不阙。
唯然观自在,无眼耳鼻舌。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楞伽经注帖赞 (léng jiā jīng zhù tiē zàn)

朝代:宋    作者: 岳珂

贝多之叶来金仙,益以注释非忘言。
楞伽着在西域编,名虽或讹经则传。
唐世经生笔力便,兹文流布今几年。
河南题字恐未然,留与末世观蹄筌。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寄黄龙清老三首 其一 (jì huáng lóng qīng lǎo sān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黄庭坚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动物

冞公出示崇宁超然相与之诗赞以伽陀 (mí gōng chū shì chóng níng chāo rán xiāng yǔ zhī shī zàn yǐ jiā tuó)

朝代:宋    作者: 曹勋

崇师金声,居士玉振。
芝兰道同,万涂一进。
妙语领畧,後学标准。
如是如是,云驶月运。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 其二 (jiā tuó èr shǒu sòng le kě shǒu zuò guī sì míng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张元干

问讯天童今老子,偶同庚甲事如何。
他时要向山中去,容我一庵遮薜萝。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迓朱侍讲 (yà zhū shì jiǎng)

朝代:宋    作者: 项安世

欲就前贤去不如,几年功力在三余。
终然觉我多金鑛,幸甚逢翁侍玉除。
函丈中间亲觅诀,残编里许细观书。
自怜旧习如尘污,入发成胶未易梳。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僧伽歌 (sēng jiā gē)

朝代:唐    作者: 李白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徧,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