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xīng shí liù shǒu qí yī
古兴十六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沈辽 (shěn liáo)

朝亦看踰山,暮亦看踰山。
芳华春树外,古澹白云闲。
绝顶有池水,昔年栖玉顔。
妙灵想不驻,缅慕何由攀。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cháo yì kàn yú shān , mù yì kàn yú shān 。
fāng huá chūn shù wài , gǔ dàn bái yún xián 。
jué dǐng yǒu chí shuǐ , xī nián qī yù yán 。
miào líng xiǎng bù zhù , miǎn mù hé yóu p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朝早时观望越过山岭,傍晚时亦眺望越过山峦。芳华正盛,春天的树木在远处,古老宁静的白云悠闲漂浮。山顶有一池清水,曾经有美丽的仙子在那里栖息。仙姿玉颜如今已消逝,她的灵魂不再停留,我心中对她的怀念如何攀上高山。

全诗描述了作者在山上观望美景,感叹芳华的繁华和古老白云的悠闲,回忆昔日曾有美丽仙子在山顶池水边栖息,但她的灵魂已逝去,作者对她的思念无法抵达那高峰。

赏析:这首诗《古兴十六首 其一》是沈辽创作的,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人以朝日和暮云的视角,描述了在山上远望的美景。朝日和暮云的反复出现,仿佛时间在山之间不断流转,强调了时间的无常和景色的不断变化。这种时光的流转与山水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情感。
诗中提到“芳华春树外,古澹白云闲”,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古老的白云恬静相互呼应。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接着,诗中出现了“绝顶有池水,昔年栖玉颜”的句子,描绘了山顶的池水和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玉女仙子。这句话通过传说的元素,增加了诗的神秘感和古典色彩。
最后两句“妙灵想不驻,缅慕何由攀”,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珍惜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诗人希望能够与这妙灵相伴,但妙灵已经不再停留在这里。这种情感强烈地传达了岁月流逝、时光不复的主题。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沈辽写的《古兴十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沈辽介绍:🔈

沈辽(一○三二~一○八五),字叡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遘弟。初以兄任监寿州酒税,迁监内藏库。神宗熙宁初,爲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曾爲人书裙带,转辗爲神宗所见,以爲失去士大夫顾藉,御史遂劾以他事,削职爲民,流放永州(《按麈余话》卷一)。後遇赦徙池州,遂筑室秋浦齐山,名曰云巢。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沈氏三先生文集》卷八《沈叡达墓志铭》)。与从叔沈括、兄遘,合称沈氏三先生。所着有《云巢编》二十卷(今本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辽诗,现有六卷,共四百七十一首,另有四首有题无诗,颇多散佚。本诗集,以浙江省图书馆藏明覆宋本《沈氏三先生集·云... 查看更多>>

沈辽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