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xīng shí liù shǒu qí èr
古兴十六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沈辽 (shěn liáo)

春草日已枯,山中少人迹。
草间秋蛩鸣,遥知岁寒逼。
人生何可恃,金丹须努力。
流景终不回,永叹尚何益。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chūn cǎo rì yǐ kū , shān zhōng shǎo rén jì 。
cǎo jiān qiū qióng míng , yáo zhī suì hán bī 。
rén shēng hé kě shì , jīn dān xū nǔ lì 。
liú jǐng zhōng bù huí , yǒng tàn shàng hé y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春草已经枯黄,山中几乎没有人迹。
草地间传来秋蛩的鸣叫,从远处可知岁月的寒冷正在逼近。
人的一生何可依靠安稳,只有努力修炼金丹才是关键。
时光流转,美好景色永远不会回来,我们对此只能永远叹息,还有什么益处呢?



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春草枯黄、山中寂静的景象。秋天的蛩声让人意识到岁月的流逝和寒冷的临近。诗人通过表达人生不能依赖稳定,而应该努力修炼金丹(指追求永生或长寿的修炼之道)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诗人认识到流逝的时光带走了美好的景色,而我们对此只能无奈叹息,感到无益。这首诗传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抒发了人生沧桑和时光流逝的主题。首两句描述春草凋零,山中寥寥无几的人迹,突显时光流转和物事无常。接着,诗人借秋蛩鸣的意象表达岁月流转,时光匆匆而去的感慨。接着通过“人生何可恃,金丹须努力”表达对人生脆弱与短暂的认知,呼唤人们珍惜时光,努力追求内心的力量。最后两句则以“流景终不回,永叹尚何益”作结,强调时光流逝不可逆转,反思人生存在的无奈和无常。
标签: 咏物,人生哲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沈辽写的《古兴十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沈辽介绍:🔈

沈辽(一○三二~一○八五),字叡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遘弟。初以兄任监寿州酒税,迁监内藏库。神宗熙宁初,爲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曾爲人书裙带,转辗爲神宗所见,以爲失去士大夫顾藉,御史遂劾以他事,削职爲民,流放永州(《按麈余话》卷一)。後遇赦徙池州,遂筑室秋浦齐山,名曰云巢。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沈氏三先生文集》卷八《沈叡达墓志铭》)。与从叔沈括、兄遘,合称沈氏三先生。所着有《云巢编》二十卷(今本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辽诗,现有六卷,共四百七十一首,另有四首有题无诗,颇多散佚。本诗集,以浙江省图书馆藏明覆宋本《沈氏三先生集·云... 查看更多>>

沈辽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