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sì qīng qiū rì qí sān
古寺清秋日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文彦博 (wén yàn bó)

古寺清秋日,登楼拥鼻吟。
微凉生柰苑,轻吹动香林。
窗外萤飞火,篱边菊散金。
静弹流水曲,何处有知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gǔ sì qīng qiū rì , dēng lóu yōng bí yín 。
wēi liáng shēng nài yuàn , qīng chuī dòng xiāng lín 。
chuāng wài yíng fēi huǒ , lí biān jú sàn jīn 。
jìng tán liú shuǐ qū , hé chù yǒu zhī yīn 。

古寺清秋日 其三

—— 文彥博

古寺清秋日,登樓擁鼻吟。
微凉生柰苑,輕吹動香林。
窗外螢飛火,籬邊菊散金。
靜彈流水曲,何處有知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gǔ sì qīng qiū rì , dēng lóu yōng bí yín 。
wēi liáng shēng nài yuàn , qīng chuī dòng xiāng lín 。
chuāng wài yíng fēi huǒ , lí biān jú sàn jīn 。
jìng tán liú shuǐ qū , hé chù yǒu zhī y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古寺在清凉的秋日里,登上楼阁,怀揣着悠远思绪吟咏。微凉的气息生长于柰苑之间,轻风吹拂着芬芳的香林。窗外萤火虫飞舞着,篱笆旁的菊花散发着金黄的光芒。静谧地弹奏着流水的曲调,可在何处寻觅知音呢?

全诗描绘了古寺清秋日的景象,登楼俯瞰景致,触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寺庙周围微凉的氛围,柰苑里芬芳的气息,以及轻风吹过的香林,为诗篇增添了清新的意境。而窗外的萤火虫和篱边的金黄菊花,为诗句增色不少。最后,诗人以静谧的流水曲调来表达自己寻觅知音的心情,突显了一种孤寂与思念之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感悟和思考。

赏析:这首古诗《古寺清秋日 其三》由文彦博创作,描写了一个宁静秋日的古寺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寺的场景,清秋的时节。他站在楼上,伴随着秋天的微凉,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周围的宁静,仿佛置身于一片宜人的环境中。这一情景让人不禁感到宁静和舒适。
诗中提到的“柰苑”和“香林”等词语,不仅仅是景物的描写,更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递出了秋天的气息。柰苑可能指的是果园,描述了果实微凉的感觉,而“香林”则可能是指寺庙周围的香树林,轻吹动的风将香气吹拂而来,增添了诗中的意境。
诗人用“窗外萤飞火,篱边菊散金”的画面,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色,展示了秋日的美丽和寺庙周围的生动景象。夜晚的萤火虫在寺庙窗外闪烁,而篱笆边的菊花在微风中金黄灿烂,这些画面都为诗中增色不少。
最后两句“静弹流水曲,何处有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他在这宁静的秋日中弹奏着流水的曲调,却不知道有没有知音欣赏。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寂寞和孤独的感受,强化了整首诗的幽静氛围。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文彦博写的《古寺清秋日》系列:

本文作者文彦博介绍:🔈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历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後追复太师,谥忠烈。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洊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余年。着有《潞公集》四十卷。《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 查看更多>>

文彦博的诗:

文彦博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