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 xiàn shān sì èr shǒu qí yī
宿岘山寺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攽 (liú bān)

睠予倦羁旅,坎壈林壑间。
落日投古寺,秋虫吟乱山。
月明露已白,风定云方还。
王事殊未暇,怅兹清夜闲。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juàn yǔ juàn jī lǚ , kǎn lǎn lín hè jiān 。
luò rì tóu gǔ sì , qiū chóng yín luàn shān 。
yuè míng lù yǐ bái , fēng dìng yún fāng huán 。
wáng shì shū wèi xiá , chàng zī qīng yè xi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睡意袭来,我疲惫地行走在陌生的旅途中。
夕阳投射在古老的寺庙里,秋虫在深山中婉转吟唱。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明露,风平云静地归于宁静。
国家大事繁忙而我却无暇顾及,只能在这宁静的夜晚感慨万千。

全文

总结:

作者在旅途中疲惫不堪,夕阳斜照古寺,秋虫鸣叫,夜晚宁静。尽管世事纷繁,但此时此刻,他只能在清幽的夜色里默默怅惘。

赏析:这首诗是刘攽的《宿岘山寺二首》之一,表达了游子在山寺宿夜的感受。诗中以秋天的自然景色和夜晚的宁静为背景,表现了游子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宁静的山寺生活的向往。
首句“睠予倦羁旅,坎壈林壑间。”意味着诗人疲惫的旅途,穿越了崎岖的山林,游离于险峻之中。接着,诗人描述了太阳已经西下,投射出最后的余晖,照在古寺上。这一景象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暮色渐深。
第二句“落日投古寺,秋虫吟乱山。”通过“古寺”和“秋虫”的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秋虫的吟声强调了寺庙周围的寂静,也点出了季节的转变。
接下来的两句“月明露已白,风定云方还。”描绘了夜幕降临,月亮升起,天空逐渐清朗,风也停歇下来。这些描写传达了宁静和宴悦的氛围。
最后两句“王事殊未暇,怅兹清夜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此刻远离世俗的纷扰,心情愉悦,但也感到王事等待着他,使他感到无暇顾及。这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责任的担忧形成了诗的情感矛盾。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攽写的《宿岘山寺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刘攽介绍:🔈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爲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爲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爲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爲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佑四年卒(《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着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 查看更多>>

刘攽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