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ù chéng xiàng gāo píng fàn gōng wǎn gē cí sān shǒu qí èr
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綦崇礼 (qí chóng lǐ)

帷幄言犹在,山林迹已迁。
登庸疑早贵,福艾欠长年。
浑厚风神粹,恢宏德度全。
直应天夺速,何物恨鸢肩。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wéi wò yán yóu zài , shān lín jì yǐ qiān 。
dēng yōng yí zǎo guì , fú ài qiàn cháng nián 。
hún hòu fēng shén cuì , huī hóng dé dù quán 。
zhí yìng tiān duó sù , hé wù hèn yuān ji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帷幄之间的谈话依然在耳,曾经游走在山林间的足迹已经转移到别处。
登上高位,心中疑惑是否过早地获得了尊贵,幸福似乎欠缺长远的时日。
内心深沉,风采神气依然精纯,德行宏伟。
直言不讳地说,应当天命而快速获得成功,有何可怨恨的呢?

赏析:这首诗《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是綦崇礼创作的,表达了对故丞相高平范公的哀思和敬仰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范公伟业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帷幄和山林的比较,表现出范公在政治和生活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帷幄指的是范公在政治上的辉煌时刻,而山林则代表了他晚年退隐山林的生活。这一对比突显出范公的政治功绩和晚年生活的变迁。
接着,诗人提到了“登庸疑早贵,福艾欠长年”,表达了对范公早逝的疑虑和对他寿命不长的遗憾。这种情感通过对范公的寿命和福祉的描写得以体现。
诗中还强调了范公的品德和德行,描述他的“浑厚风神粹,恢宏德度全”。这些词语表现出范公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政治才华,使人对他的尊敬之情愈加显得深厚。
最后,诗人以“直应天夺速,何物恨鸢肩”来表达对范公英年早逝的遗憾和不解。诗中的“鸢肩”象征了范公的肩膀,意味着他承担了沉重的政治责任。诗人希望范公能够更长寿一些,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綦崇礼写的《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綦崇礼介绍:🔈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属山东)人,後徙北海(今山东潍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召爲太学正,迁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拜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四年,除试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未几出知漳州(同上书卷三三、三八)。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上书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学士,进兼侍读、兼史馆修撰,寻出知绍兴府(同上书卷七五、七八)。五年,罢,退居台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其中诗一卷),另《兵筹类要》十卷,附... 查看更多>>

綦崇礼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