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 shì láng wǎn cí sān shǒu qí sān
杜侍郎挽词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师道 (chén shī dào)

身去风流在,人难玉石分。
平生才一见,治行已多闻。
更觉知音少,还修地下文。
他年九原泪,仍是两冯君。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shēn qù fēng liú zài , rén nán yù shí fēn 。
píng shēng cái yī jiàn , zhì xíng yǐ duō wén 。
gèng jué zhī yīn shǎo , huán xiū dì xià wén 。
tā nián jiǔ yuán lèi , réng shì liǎng féng j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身世风流在,人难分辨贵贱如同玉石。
我平生才华虽然只有一次与你相见,但我早已多次听闻你的治世才能。
更觉得真正知音难寻,我将来还要修炼成为地下的仙人。
他年再到九原之地,眼泪仍将不禁流淌,依然是我与两位冯君之别。
总结:诗人表达了对与两位冯君的别离之情,他认为自己身份卑微,但仍坚持追求高尚的修养。对于真知灼见的知音,诗人感到珍贵稀缺,心中留有深深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谊和追求的思考,并以深沉的离别情感作为结尾。

《杜侍郎挽词三首 其三》是陈师道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杜侍郎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杜侍郎的风采和才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共分三句,每句四句。第一句“身去风流在,人难玉石分。”表达了杜侍郎离世后的风采依然留存,人们难以将他与珍贵的玉石分开。这句话传达了杜侍郎生前的高贵和卓越之处。
第二句“平生才一见,治行已多闻。”指出虽然诗人只有一次见到杜侍郎的机会,但对他的治政才能和事迹已经广为传颂。这句话凸显了杜侍郎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现。
第三句“更觉知音少,还修地下文。”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理解自己的知音朋友的珍惜,同时也希望杜侍郎在地下能够继续修炼文学才华。这句话传达了对友谊和文学的追求。
最后一句“他年九原泪,仍是两冯君。”则表明诗人在未来的岁月中,将会继续怀念杜侍郎,即使在九原之地,泪水仍然会流淌,而两位朋友的情谊将永不褪色。
标签:
友情、怀念、仰慕、赞美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师道写的《杜侍郎挽词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陈师道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後山居士,学者称後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托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後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 查看更多>>

陈师道的诗:

陈师道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