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xíng huáng tài hòu wǎn cí èr shǒu qí yī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师道 (chén shī dào)

德名三后并,母道两朝尊。
勇决高千古,危疑定一言。
先期还政事,隆礼改山园。
哀挽西郊道,云愁昼亦昏。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dé míng sān hòu bìng , mǔ dào liǎng cháo zūn 。
yǒng jué gāo qiān gǔ , wēi yí dìng yī yán 。
xiān qī huán zhèng shì , lóng lǐ gǎi shān yuán 。
āi wǎn xī jiāo dào , yún chóu zhòu yì h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德行被誉为三后,她母亲的道德品质在两朝间也备受尊崇。
她勇敢果决,名垂千古,面对危险和疑虑都能坚定不移地表态。
她率先处理政务,兴修礼仪,并改善山园环境。
然而,她也为西郊之路的哀愁而叹息,即使在白天云彩依旧昏暗。
全文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一个名叫德名的女性,她的品德备受赞誉,母亲也是备受尊崇的人物。她自己勇敢果决,名声在千古流传,并且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坚定果断。除了处理政务外,她还努力改善山园环境,并为西郊道路的哀愁而感叹。整篇文章表现出了德名女性的卓越和睿智之处。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一》是陈师道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大行皇太后的挽词,表达了对她的敬仰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对大行皇太后的崇敬和钦佩之情为出发点,通过叙述她的德行和政绩来表现作者的敬仰之情。首先,诗中提到了“德名三后并”,这里指的是大行皇太后的德行和名声与历史上的三位后妃齐名,显示出她的高贵和卓越。接着,诗中提到“母道两朝尊”,强调她作为母亲的高尚品德,对两朝的尊崇。这种品德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她的尊敬之情。
诗中还提到了大行皇太后的勇决和决断:“勇决高千古,危疑定一言”。这句话赞扬了她在危难时刻的果断和坚定,认为她的行为将被传颂千古。此外,诗中也提到了她在政务和礼仪方面的贡献,如“先期还政事,隆礼改山园”,这表明她对国家政治和文化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贡献。
最后,诗中以“哀挽西郊道,云愁昼亦昏”来表现对大行皇太后的哀悼之情。这句话中的“云愁昼亦昏”抒发了作者的沉痛和伤感之情,使整首诗更加深刻感人。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师道写的《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3 首名为《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一》的诗:

本文作者陈师道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後山居士,学者称後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托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後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 查看更多>>

陈师道的诗:

陈师道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