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xíng tài huáng tài hòu wǎn cí èr shǒu qí èr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约己心全小,宽民德有余。
外家恩泽少,先后礼容虚。
原庙因前室,中朝避册书。
功名不胜纪,四谥叹犹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yuē jǐ xīn quán xiǎo , kuān mín dé yǒu yú 。
wài jiā ēn zé shǎo , xiān hòu lǐ róng xū 。
yuán miào yīn qián shì , zhōng cháo bì cè shū 。
gōng míng bù shèng jì , sì shì tàn yóu sh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约己心全小,对自身要求严格谦逊,没有一丝自满之情,对人民的德行要求宽厚,超过了一般人的标准。
外家恩泽很少,指家族以外的人对其的恩惠不多,先后的礼节礼仪都是虚有其表的,没有真实的诚意。
原庙是指先祖的祠堂,因为它在前厅,也就是比喻祖先的名声受到前厅所在地位的限制,中朝指在朝廷中任职,但因为避讳(禁忌),不能宣扬自己的学问。
功名成就不能超过史书的记载,四谥叹犹疏,表示他的成就还没有被足够地记录在史书上,人们对他的评价感到惋惜。
总结:这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谦逊自谦的个性特征,他对人民的德行要求宽厚,但在外家关系方面恩泽较少。他虽有成就,但由于避讳和史书记载的限制,名声未能显赫。

赏析:苏辙的《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二》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太皇太后的深切怀念之情的词作。全词以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太皇太后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约己心全小,宽民德有余”,表现出太皇太后的宽容和高尚品德,作者将其视为楷模。接着,提到“外家恩泽少,先后礼容虚”,暗示太皇太后对外家的恩惠有限,但她对礼仪和规矩却是高度注重,表现出她的谨慎和守礼之态度。
诗中还提到“原庙因前室,中朝避册书”,表达了太皇太后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和她在政治上的地位。最后,诗人提到“功名不胜纪,四谥叹犹疏”,意味着太皇太后的功业之伟大,已经无法用谥号来充分赞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二》的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