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zǐ zhān yǔ zhōng dū yì yè sù shuǐ lù sì èr shǒu qí èr
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野寺萧条厌客喧,雨披修竹乱纷然。
已因无食聊从仕,深悟劳生不问禅。
未至莫忧明日事,偷闲且就此宵眠。
天明归去芒鞋滑,虽有藤舆懒上肩。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yě sì xiāo tiáo yàn kè xuān , yǔ pī xiū zhú luàn fēn rán 。
yǐ yīn wú shí liáo cóng shì , shēn wù láo shēng bù wèn chán 。
wèi zhì mò yōu míng rì shì , tōu xián qiě jiù cǐ xiāo mián 。
tiān míng guī qù máng xié huá , suī yǒu téng yú lǎn shàng ji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野寺冷清静谧,厌倦了喧嚣的客人声。雨帘遮挡修竹,纷乱摇曳不停。
因为没有食物可供解闷,只好从事官职。深刻认识到劳碌的生活与修行无关。
不要为未来的事情担忧,暂且偷得片刻闲暇,就在这宵夜安然入眠。
天一亮,便回归正常的生活,踏着芒鞋归去,虽然有藤舆,但懒得搭在肩上。
全文总结:这篇古文描绘了野寺的宁静和冷落,作者疲倦了尘世的喧嚣,选择隐居。然而,他深知俗世的劳苦与修行无关,虽然选择了归隐,但对于未来的事情不再忧虑,只是享受当下的宁静。回归日常生活时,他懒得使用藤舆,选择步行回去。

赏析:: 诗人苏辙以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为背景,以写景抒怀的手法展现了寂静寺院、雨夜氛围与内心思绪的交融。诗首叙述了野寺寂静荒凉,疲惫于世俗喧嚣的诗人感到厌倦。雨夜中,雨水打在竹林上,形成淅淅沥沥的声响,给诗人一种混乱而不安的感觉。
诗中借雨夜、修竹之景,抒发了对世俗繁琐的不满与厌倦,体现了诗人对禅境清净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表达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选择从政的决定,并对世俗劳碌的生活进行了深刻领悟。他认识到追求功名利禄与修行禅道的差异,暗示了对修身养性的思考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末两句表现了诗人放下对未来的担忧,选择享受当下的片刻宁静,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将面对滑脱的芒鞋和繁重的工作,但他选择了轻松、悠然的态度面对,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
标签: 写景,抒情,人生感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