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zhōu jùn zhāi liù shǒu qí wǔ
常州郡斋六首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襄 (chén xiāng)

荀令当年此谪居,空文惟有七篇余。
我今亦作兰陵守,不忍援毫便着书。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xún lìng dāng nián cǐ zhé jū , kōng wén wéi yǒu qī piān yú 。
wǒ jīn yì zuò lán líng shǒu , bù rěn yuán háo biàn zhe sh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荀令当年被贬谪居,只有七篇文章留存。
我现在也身居兰陵做守令,心中不忍意欲动笔写作。



总结:

在这段古文中,作者自比荀令(古代官员)的遭遇,表示自己如今身处兰陵,虽有心思写作,但出于情感和不舍,不愿意动笔。该文表达了作者在兰陵任守令的内心挣扎与情感矛盾。

赏析:这首古诗《常州郡斋六首 其五》是陈襄所作,反映了他在常州郡的生活感悟。诗人以自己担任兰陵守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执政之责的担当。全诗充满着文人志士的风采。
诗中第一句提到陈襄当年谪居,但仍保留了七篇诗文。这句话意味着陈襄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了文学创作的热情,坚持写作。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现在担任兰陵守,但不愿随意援毫(毛笔),也就是说,他身负政治职责,但仍不忘文学创作。这反映出他对文学的忠诚,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政治责任感。
整首诗表现了陈襄的文学情怀和政治担当,传达了一种文人志士不忘初心,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的精神。这首诗的标签可以包括“抒情”、“志士”和“政治”。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襄写的《常州郡斋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陈襄介绍:🔈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蒙阳等县。嘉佑二年(一○五七),入爲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复爲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复知陈州。八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 查看更多>>

陈襄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