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qiū yè bā jué qí bā
中秋夜八绝 其八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看久须扶立,行贪遂失归。
谁能终不睡,烂醉羽觞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kàn jiǔ xū fú lì , xíng tān suì shī guī 。
shuí néng zhōng bù shuì , làn zuì yǔ shāng fē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看久了就应该扶着东西站稳,行走贪图远处反而会失去回家的路。
有谁能够永远不睡觉,烂醉之后羽觞(酒杯)飞舞。

这首古文诗通过两个对比意象,表达了人生中的两种态度。第一句描述的是看久了东西会觉得晃眼,需要扶着东西站稳;行走过于贪图远处,却可能迷失回家的路。暗喻人生中不能贪图虚荣和外物,应该踏实扎实地生活。第二句则写到一种放纵的生活态度,表达了放松享乐、烂醉狂欢的心境。两句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揭示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赏析:这是苏辙创作的《中秋夜八绝 其八》中的最后一节,表达了中秋夜的宴会场景。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热闹的画面,通过饮酒和歌舞的场面来传达中秋夜的欢庆氛围。
首句"看久须扶立,行贪遂失归"中,"看久"指的是宴会进行了很长时间,人们已经看得久了,"须扶立"表明座位上的人需要互相扶持才能站立,"行贪遂失归"则描绘了人们因为贪杯而最终不得不离席。
第二句"谁能终不睡,烂醉羽觞飞"中,"谁能终不睡"强调了宴会的热闹程度,人们都兴致盎然,不愿意结束。"烂醉羽觞飞"则表现了酒杯频繁举起,宴会的热闹氛围。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中秋夜八绝》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