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jǐng fú shùn zhǎng lǎo èr shǒu qí yī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屈指江西老,多言剑外人。
身心已无着,乡党漫相亲。
窜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
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qū zhǐ jiāng xī lǎo , duō yán jiàn wài rén 。
shēn xīn yǐ wú zhe , xiāng dǎng màn xiāng qīn 。
cuàn zhú zhī hé qǔ , zhōu xuán yì shèn zhēn 。
réng jiāng dà léi yǔ , yī xǐ bǎi shēng ch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在江西待了许久,结识了许多来自剑外的朋友。
身心已经不再执着,故乡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流亡逐迹,不知何处安身立命,忧虑纠缠甚为真切。
仍愿以大雷雨的洗礼,冲刷百世尘埃,洗净一切烦恼束缚。
总结:全文:作者述说自己在江西逗留已久,结识了很多外地朋友。此刻他已经洗去了对物质的执着,而故乡的亲朋好友却络绎不绝。他流亡逐迹,心中不知所归,烦忧纠结实在太真实。然而,他仍愿意以大雷雨的洗涤来冲刷百世尘埃,净化内心,摆脱尘世的束缚。

赏析:这首诗《赠景福顺长老其一》是苏辙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远离家乡的江西老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坎坷与真实情感的体验。
首句"屈指江西老,多言剑外人。"以作者屈指回忆江西的老友,这位老友或许已经离世,或者因为岁月的流转而相隔甚远,但在苏辙的心中,他仍然深刻地记得这位老友。"多言剑外人"表明了这位老友生活在远方,或者是一个有着很多经历和故事的人。
第二句"身心已无着,乡党漫相亲。"表达了苏辙在外漂泊的生活,他已经没有了固定的归属感,但他在异乡却能结交到许多朋友,这些朋友成为了他的家人。"乡党漫相亲"强调了这些朋友的亲切和友情。
第三句"窜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反映了苏辙在人生中曾经历过的困难和波折,他或许曾经流离失所,但他的坚持和真诚让他不断适应生活的变化。
最后一句"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通过自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洗礼和净化的期望。大雷雨的到来可以洗去百生的尘垢,也可以理解为苏辙希望能够洗去自己内心的纷扰和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赠景福顺长老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